法助共富法护平安系列报道丨宁波篇

  • 发布日期: 2022-08-17 10:01
  •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今年以来,我省各地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实施,稳步推进“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着力彰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硬核担当,奋力交出法治保障“两个先行”的高分答卷。8月11日起,将推出“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系列报道,介绍各地典型做法和经验。


服务高质量发展 保障高水平安全

宁波锻造保安富民法治轨道


三江六岸,光影流转,“流光溢彩‘典’亮美好生活”大型民法典普法宣传引得市民驻足;四明大地,打造良法,释放更多民生红利……

安全和发展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宁波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和协同推进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富民强市、除险保安,奋力交出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保障高水平安全的高分答卷。

法治为民

增进民生福祉

法治有温度,民生总关情。

近年来,宁波以日臻完备的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宁波市全民阅读条例》《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均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城里的高楼越来越多,电梯事故也越来越常见。在造成电梯事故的链条上有一长串的相关者,出了问题“踢皮球”,电梯维护管理亦呈现九龙治水局面。以问题为导向,宁波市从各类电梯安全问题的成因出发,制定《宁波市电梯安全条例》,提供一揽子的法治化解决方案,为全市电梯公共设施加上一把法治安全锁。

很多市民喜欢养狗,然而养狗却不仅仅是养狗人自己的事儿。恶犬伤人、遛狗不拴绳、随地排泄……近年来,不文明养犬以及由此造成的矛盾频频引发市民关注。文明养犬成为全社会呼吁的重点,《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应运而生。

法治为民,倾听百姓呼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菜市场规范提升的背后,一套“组合拳”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宁波市菜市场管理条例》的制定过程中,监督与立法同步、专题询问与问计于民同步、审议意见整改与民生实事督办同步,期间1883人次参与调查,全市375个菜市场建立基础档案,监督成果、居民意见等转化成法规重要条款。完善的制度供给,促成菜市场的华丽转身。

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有了新内涵,以人民期待为第一动力,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法律法规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民生需求,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法律更顺畅抵达人心,释放出更多民生红利。

法治护航

奠定发展基石

法治,是治理的基石,也是发展的前提。

余姚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起源地之一。试点开始时,梨洲街道明伟村依靠党建引领,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法治化,使明伟村从一个年集体经济不足10万元的“困窘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从班子软弱涣散的“破大船”变成了攻坚克难的“尖刀班”。

村庄能不能健康发展,首先看能不能规范权力运行。明伟村印制了《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操作手册》,“政务公开透明,村民就人心齐。即便是一包茶叶、一班工钱,都要上报且经村监会审议。”明伟村负责人说,随着村民选举权、管理权、决策权得以保障,明伟村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热情高涨,干群联系更加密切,形成干群互动良性循环,为村庄发展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助力农业新发展。

“法助共富、法护平安,很重要的是居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和基层治理的创新。”宁波市委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批带有法治基因的“宁波解法”走向全国,由宁波首创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在全国推广,“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阳光村务八步法”等典型做法受到全国瞩目。

法助共富、法护平安,百姓共商身边事。江北区政协创设“委员议事”,专门围绕关键小事开展委员议事。一老小区自交付以来12年未通天然气,通过“委员议事”先后组织住建部门、工业区管委会、燃气公司等开展座谈协商13次,耗时3个月,最终成功推动小区管道煤气开通。

优化法治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些年,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宁波持续位列全国各城市第一方阵。该营商环境调查主要围绕要素、法治、政务、市场、创新5个维度开展。在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估中,宁波市法治维度排名提升18个位次,成为宁波营商环境上榜全国十强的关键因素。

规范执法,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市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减少行政执法风险,确保公众对行政执法信息知情权。”宁波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宁波市还探索出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的“宁波解法”。“以系统观念,构建起案件来源、研判核查、提出追责建议、提出监察建议、责任追究、结果告知、通报警示等责任追究工作全闭环,实现实质化追责。”宁波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处负责人说。

柔性司法,让法治更有温度,这一点,余姚市某不锈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某深有感触。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马某的企业被迫“停滞”。雪上加霜的是,自身贷款到期,又陷入担保危机,她被诉至法院。按照惯常操作,马某面临的很可能是资产被冻结、上“黑名单”,企业处境将更加艰难。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法院经过调查,认为她并非恶意拖欠。于是依据自动履行机制,积极协调她与对方达成协议,并及时对她进行信用修复。贷款获批,马某的企业“起死回生”。

以柔性方式,促进当事人诚信履行裁判义务,正是自动履行机制推行的初衷。它不仅让群众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情,更助力了经济社会的复苏。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法治更要主动作为。

宁波是制造业大市,加强商业秘密保护,保护关键核心技术,护航企业创新发展,是推动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宁波围绕“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服务与保护并举”的理念,坚持示范引领、强化监督执法、对接发展需求,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7月14日,宁波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首批20个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城市名单。

数字赋能

提供更好服务

法助共富、法护平安,努力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跑腿更少、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成效更好的服务。

数字赋能,未来已来。

近年来,宁波市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41件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实现“一件事”全流程办理,所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197个民生事项“一证通办”,“跑零次”可办事项已占99%。

推动从单一事项办理到“一件事”集成、从跑部门到跑政府的系统变革,实现企业和群众“易办、好办、愿办”。宁波正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和“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宁波推动实现证照验证、获取、使用全流程电子化,已将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居住证、户口簿和电动自行车防盗登记信息6个实体证件电子化留存,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互联网环境下的身份验证新模式。”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

“建设彰显公平正义的法治宁波,是‘重要窗口’模范生的15项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宁波市委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有力推进“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法治宁波建设,奋力交出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保障高水平安全的高分答卷,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信息来源: 宁波市委依法治市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