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154/2022-00173 发布机构 省司法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2- 11- 10
文  号 有 效 性
统一编号 解读文件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651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日期: 2022- 11- 10 15: 13
  • 浏览次数: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发挥我省八大法治优势 加快打造八大法治文化高地》(第651号)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浙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实践地。为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积极打造法治浙江建设升级版,我省深入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八大抓手,全力打造法治高地,实施一系列有担当、有力度、有成效的工作举措。

一、发挥先发优势,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高地。一是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我省勇当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排头兵,省委作出《关于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的决定》,先后制定《浙江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方案》《浙江省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八进”活动工作方案》,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深入部门单位和基层一线开展宣传。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报告会、论坛、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学习,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法治浙江建设实践。二是加强新时代法治浙江建设思路举措谋划和部署。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法治浙江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制定实施法治浙江建设规划、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意见、法治人才培养规划和涉外法治实施意见,将法治建设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三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研究。隆重举办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周年系列活动,组织编写《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年》《法治浙江“重要窗口”实践100例》,开展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最佳法治实践评选活动。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阐释研究,开展法治浙江建设十五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1135篇论文,评审产生60篇获奖论文,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四是推动全面融入学校教育。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学教材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依托宣讲团和法治副校长等师资力量,持续在高校和中小学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和价值引领的“一课双责”机制,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领悟深度融合。

二、坚持走在前列,建设法治浙江建设成果展示高地。一是加强高质量法律制度供给。紧扣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新经济新业态、保障民生等领域,全国首创制定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公共数据条例、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医疗保障条例、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快递业促进条例、公共数据开放与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10余部法规规章,形成了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立法“金名片”。二是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落地见效。精简执法队伍,明确市县“1+8”执法组织架构,形成全省监管执法事项总目录、综合执法清单、专业执法清单、乡镇(街道)执法清单“1+3”职责体系,将60%以上的高频率、高综合、高需求执法事项纳入综合执法,综合执法力量下沉基层达80%以上。三是加大司法保障力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实施独任法官和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组建新型办案团队5000余个。创新推进诉讼“便利化”改革,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探索知识产权审判和破产审判工作,2021年全省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91.4%,同期结案率99.4%,居全国第二。四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四治融合”,推广象山“村民说事”、宁海小微权力清单、安吉“余村经验”等实践经验,全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全覆盖。2021年,浙江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提供法律咨询85万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万件。

三、加强创新驱动,建设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高地。一是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健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等机制,推动领导干部旁听法院庭审、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年度学法用法考试等机制全覆盖。全面推进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法工作,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学法清单制度,按照履职需求开展分级分类学法。法治建设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二是夯实共同富裕的法治保障。贯彻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法治成为“七个先行示范”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健全完善“1+N”法规规章体系,不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除险保安工程,全力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强化法治保障深度力度,做优做大“共富蛋糕”。三是推动法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委依法治省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实施《法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施方案》,各部门协作联动、细化分工、落实责任,保障人民依法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是一体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构建法治联建、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依托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推进系统重塑、工作联动,将法治思维贯穿于平安建设的全过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

四、提升法治效能,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地。一是深化法治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委成立深化法治化改革工作专班,加快推进法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建设、“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构建省域依法治网体系、构建规范高效司法监督体系、以数字化牵引法治建设等方面,推动形成66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法治建设成果,进一步解决法治建设堵点、难点、空白点问题,努力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二是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县乡村三级矛调体系建设。三是数字化改革引领法治建设。迭代升级数字法治体系,推动法治建设领域各类信息、数据、网络平台贯通整合。加快建设数字法治大脑,完善立法综合应用平台和行政执法数字化平台建设。

五、彰显法治底蕴,建设中华法治文化弘扬高地。一是加快红色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浙江特色革命文化资源,把法治元素融入浙江革命旧址、战斗遗址、党性教育基地、红色革命纪念馆,在嘉兴建成了中国红船法治文化园、在绍兴建成了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在丽水建成了黄景之律师事务所旧址,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法治”教育基地。二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深化全省法治文化建设传承,挖掘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将法治元素融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浙东运河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特色,结合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站建设,开辟法治乡村知行讲堂等专门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场地。三是加强地方特色法治文艺建设。不断扩大法治文化宣传的社会效应,全省积极建设法治品牌栏目、节目和工作室,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各地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为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活动。

六、推动法治传播,建设法治文明成果传播高地。一是传播培育法治精神。在全省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巩固提升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部署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推动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全民人文素养提升行动、新时代文明生活行动、“最美”品牌培育行动等活动,持续在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各行业群体中开展法治精神的传播教育,积极培养和提升公民的法治精神。二是创新法治传播载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建设融 “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搭建了“12348”浙江法网、华数互动电视、“浙江普法”新媒体矩阵于一体的融媒体普法平台,建立了全省首个数字化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浙江移动法治宣教基地,为群众开展互动式、应用式、场景式法治宣传。三是转变法治传播方式。从灌输式传播变为渗透式传播,把法治宣传融入法治实践全过程。引导公众参与法律法规制定环节,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对立法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宣传。在执法、司法环节,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每个案件的办理过程,定时定期发布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把每起案件都办成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四是拓宽法治传播格局。全面发挥涉外行业主管部门、调解组织、商会、协会和外籍普法志愿者的作用,大力开展对来华来浙经商、就业、求学和生活的外籍人士的法治宣传。借助数字化载体、互联网平台、移动通讯终端,建立了一批公益普法的普法志愿者团队、网络普法达人,利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方式宣传浙江故事、浙江声音。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推动法治护航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法治中国示范区,立足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突出抓落实、见成效、塑品牌,放大法治建设新优势,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浙江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萌发地和法治中国重要实践地的责任担当,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重点课程。依托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系统深入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研究成果、实践案例成果。

(二)传承文化基因,守护浙江独特的宪法文化根脉。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基础上,加快建设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推动“宪法与浙江”学习实践基地建设,深化“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宪法进万家”“宪法宣传十进”等活动,全面开展光影颂宪法、书法说宪法、法治村里话宪法等宣传专项行动。

(三)提升法治素养,筑牢法治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方面,深入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推动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总结提炼新时代“枫桥经验”、武义“后陈经验”、安吉“余村经验”、桐乡“四治融合”等地方特色法治实践经验,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传承文化根脉,弘扬红色法治文化和传统法治文化。深化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阐释宣传,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推动体系化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海霞精神、蚂蚁岛精神研究。依托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梳理全省重点法治文化元素清单,加强对浙江法律文化典籍、文物的保护和整理。

(五)推动提质扩面,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纳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体布局,制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标准。建立公共法治宣传教育设施资源名录登记与更新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按照主题鲜明、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等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力度。

(六)加强品牌创建,夯实优秀法治文化产品供给保障。

结合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丰富基层群众的法治文艺载体,建立法治文化作品精品库,广泛组织举办法治书画、法治动画、法治摄影、法治书评、法治公益广告、法治剧本、法治农民画、法治微电影等的创作、征集、评选活动。通过市场化、项目化运作机制,持续打造“互联网+”法治文创联盟平台等一批原创性、品牌化、系列化的法治文化品牌。

(七)促进对外交流,培育浙江特色的法治文化“金名片”。全方位宣传和介绍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做实做新做活理论外宣。精心培育具有鲜明标识的浙江法治文化金名片,全力助推浙江文化“出海计划”。加强法治文化交流机制,积极推动法治影视、法治图书、法治动漫等优秀作品在海外传播。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法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信息来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