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司法局“三扩三提”深化开展“让群众打得起‘官司’”爱民实践活动
- 发布日期: 2021- 09- 30 09: 22
今年以来,海宁市司法局深挖司法行政职能再深入,服务群众再贴近,数字化应用再融合,积极推动“让群众打得起‘官司’”爱民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
一、法律援助扩面再提速。海宁市以《法律援助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全面梳理并优化法律援助容缺受理、经济困难承诺制等惠民便民服务机制,继续推行法律援助代书服务,今年以来先后为不完全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文书代书服务55人次。依托“浙里办”“12348”法网和政法一体化办案平台,积极推行法律援助申请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今年以来,法律援助申请网办比例超80%,线下办理中镇(街道)就近办比例超30%;依托大数据核查应用,群众办事材料缩减超50%,基本实现援助案件群众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指派。试点探索行政复议法律援助机制,建立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工作站,将行政复议案件申请纳入法律援助受理范围,进一步细化扩充法律援助服务保障的范围。
二、公共服务扩列再提标。坚持减轻群众诉讼负担与发展非诉多元化解一体推进,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能力水平。持续推进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的双向衔接,今年以来,通过建立“专职调解员常驻+兼职调解员轮驻”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市4个基层法庭和市诉讼服务中心统一派驻人民调解员,打造诉调衔接2.0版。出台海宁市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和指导文本,积极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调解的开展。建立人民调解法治指导员队伍,以一对一结对的形式全面引入“三官一师”专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推进共享法庭e站建设使用,目前已试点引入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共3家,均成功运作。用好海宁司法行政“掌上法宝”微信服务平台和海宁市市场主体法律服务平台两大线上阵地,并在两个外来人口集聚的经济开发区设立24小时法超市,充分帮助群众实现就便、就近获得法律服务。
三、市场配置扩容再提质。聚焦市场对法律服务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坚持行业发展与监管并举。开展律师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严格落实法律服务行业收费标准备案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行政执法检查,重点对办案收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案外收费、不当收费等情形进行重点检查,并按比例开展回访。积极做大行业容量,持续实施青年律师挂职培养、购买服务、多渠道推介等各类培养支持政策,律师行业从业人数连续多年以平均超10%的速度增长。加大行业监管和查处力度,明确“严管就是厚爱”的基本理念,充分运用律师所及律所党支部内部管理、嘉兴律协及律协海宁分会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三大途径,对发现查处的行业不规范问题分别分类及时处理,净化行业生态。
信息来源: 海宁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