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司法局“五字诀”提升矛盾化解个人品牌效应
- 发布日期: 2021-09-27 14:24
北仑区司法局以培养人民调解员为化解矛盾纠纷关键,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动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建设,打造品牌化、规范化、实用型、辐射型、创新型人民调解工作室,2019年建成春晓“老裘调解工作室”,累计调处矛盾纠纷200余起,首席调解员裘尧伟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宁波市“金牌人民调解员”。
一、坚持“熟”字,打造“品牌化”人民调解工作室。坚持用群众身边人管群众身边事,聘用调解功底扎实和较高社会威望的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发挥“人熟、地熟、业务熟、情况熟”优势,将矛盾调解重心“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的各个角落,织好“亲情化”调解网络结点,以点拓面联动社区、网格,以“熟”人网络带动建立基层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二、坚持“专”字,打造“规范化”人民调解工作室。明确调解工作室性质和工作职责,制定配套工作制度及矛盾纠纷调处流程图,建立走访促和、坐堂问诊、约访化解、联合调解、定期回访等工作制度,实现组织、人员、制度、经费“四落实”。对于涉多部门或异地纠纷,加强与涉案地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分流转办、联席会议、配合调处等方式,共同商议措施对策,合力化解争议纠纷。
三、坚持“全”字,打造“实用型”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室负责处理辖区内重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配合相关部门参与调处全区重大矛盾纠纷,做好区域内调委会的工作指导及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等工作。积极开展“访调对接”,人民调解参与信访工作,配合协助信访部门做好信访案件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和化解工作,2019年来累计调解信访矛盾纠纷23起。
四、坚持“传”字,打造“辐射型”人民调解工作室。做好辖区内人民调解和民间调解组织传帮带工作,两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民间组织和村社区调解员培训7次,涌现出“刘姥姥合议团”“女法官”“丁阿姨调解室”等多个民间调解组织。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作用,每周定期“坐诊”,针对工作室受理的重大矛盾纠纷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和建议,并对调处过程中的步骤和程序进行监督指导,全程把脉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合法性,使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合情合理更合法。
五、坚持“钻”字,打造“创新型”人民调解工作室。针对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加强新法学习及“互联网+调解”模式运用,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工作室通过当事人微信“浙里调”申请,成功线上调处一起物业矛盾纠纷。紧随春晓辖区文旅产业、乡村旅游的兴起,主动做好新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信息来源: 北仑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