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司法局“四点发力”推进县域诉源治理
- 发布日期: 2021-09-23 09:25
慈溪市司法局不断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引领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复议调解等非诉解纷方式的统筹指导,为减少诉讼增量,减轻群众诉累,实现“案结事了”提供硬核支撑。
一、矛调关口再前移,划小纠纷调处“责任区”。创推“网格融调”工作机制,形成“市、镇、村调委会+网格调解小组”四级调解组织架构。基层司法所及时响应网格“点单”,按需协调专职调解员、法律顾问团、网格法官等专业力量下沉,助力纠纷“不出网、就地调”。同时,严把“以奖代补”政策兑现,定期开展回访评估,确保网格调解在规范化轨道运行。今年以来,已在网格内化解纠纷2178件,占镇村纠纷总数的82.4%,工作成效获市委书记多次批示肯定,被浙江省电视台《焦点一线》栏目、《法治浙江》简报第15期报道刊登。
二、队伍建设再规范,擦亮人民调解“金名片”。指导全市355家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完成换届,明确由村(社区)书记担任调委会主任。对全市1562名人民调解员进行统一备案、编号、发证,进一步厘清队伍底数,全面推行持证上岗。持续开展品牌调解工作室、规范化示范点创建以及优秀调解员选树、指导案例评选等活动。截至目前,建成“党员老娘舅”等品牌调解工作室22家,实现“一地一品”全覆盖;成功创建宁波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示范点12家;获评全国级调解模范5名,省一级调解员12名。诉调机制衔接顺畅,今年以来,驻法院联调委化解纠纷899件。
三、资源优势再融合,建强法治力量“补给站”。统筹调配法律服务资源,做实做优律师调解工作。2017年10月至今,法院律师调解工作室累计参与调处民商事案件1323起,成功率为85.6%。构建以律师为调解主体的商事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引导22家律所联合成立市律谐商事调解,助力诉源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推出“法治管家”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市镇两级矛调中心配置律师28名,在13个镇街推行“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今年以来,驻矛调中心律师已累计“坐诊”614天(次),接待来访来电咨询8838人/批次,协助化解疑难纠纷272起。
四、复议流程再优化,筑牢行政诉讼“防火墙”。去年,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入驻市矛调中心并实质性运行。与市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协力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促进诉源治理现代化的实施办法》,推行行政复议全过程调解,2020年至今,成功调解行政争议97件,受理前案件引调率、受理后协调化解率分别达31.2%、33.3%。今年第一时间开放网络申请端口,除司法局、市矛调中心外,在龙山镇、观海卫镇、胜山镇、长河镇增设了4个基层受理点,方便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获得救济。
信息来源: 慈溪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