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司法局探索激发法治化综合改革新动能

  • 发布日期: 2021-08-04 09:44
  • 浏览次数:

三门县司法局积极推进浦坝港镇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法治引领浦坝港镇高质量建设三门副中心,探索打造具有示范引领并可复制推广的“三门样板”。

一、强化体系建设,做精法治基础架构。一是推行三级联席机制。建立“县委依法治县办+镇政府”“党政班子+司法所”“司法所+业务科室”联席会议三级议事协调机制,县镇联席会议由县委依法治县办牵头解决在乡镇但涉及县级行政部门的涉法事项,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全镇性或重大涉法事项,业务科室联席会议主要解决业务性涉法事项。二是推行“1+N”联动机制。成立综合执法办公室,整合司法、行政执法、环保、市监等基层站所人员力量,实行“1+N”联动机制,确保联动办公、统一调度,由多支队伍多头管到一支队伍管执法。目前已梳理出140项“两清单一目录”,明确乡镇“属地管理”事项清单,逐步打破“属地管理一筐装”的旧格局,让乡镇轻装上阵。三是推行“四方”联审机制。出台《浦坝港镇涉法事项合法性审查清单》,整合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等资源力量,形成“司法所+法律顾问+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四方联审体系,确保涉法事项遇事先审、先审再议、应审必审。目前共审查政府重大事项5件,各类规范性文件8件,各类协议、合同54件,提出意见建议126条。

二、发挥司法力量,做大法治调解平台。一是纵向抓“网格”。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发现矛盾“探测器”、化解纠纷“稳压器”、培育力量“充电器”的作用,建立以乡镇调解委员会为主体,司法所为辅助,村级调委会为基础的纵向调解网格,实现人民调解从“末端管理”到“源头治理”。二是横向抓“联接”。依托乡镇矛调中心整合人民来访接待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八个分中心,入驻司法所、派出所、法庭、检察等8个部门18名工作人员,全力推动访调、专调、人调、警调、诉调、检调“六调联动、无缝衔接”,变“各自为战”为“四台同网”。三是正向抓“内涵”。在全县率先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真正把调解作为社会治理过程中防范风险、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浦坝港镇每年人民调解案件近千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信访案件较2020年同期下降17.8%,较2019年同期下降27.4%,2020年较2019年信访比率下降6.8%。

三、注重功能融合,做强法治服务平台。一是把法治服务送到“第一线”。组建公益律师、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基层志愿普法队伍,通过组织开展“宪法十进”“法雨春风”等常态化法治宣传活动,实现普法“零盲点”。推动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在村级开设“法治诊所”、微信塔群等,让群众“法律点餐”,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二是把法治质量作为“生命线”。围绕乡镇中心工作,重点加强征地、拆迁、拆违、环境治理等执法行为的法治护航,实现法治对乡镇中心工作的“点单式、全过程”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法律效益“三丰收”。同时在全县24名法治监督员的基础上,加强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确保法治工作质量。三是把法治关口设在“最前线”。探索建立“行政事前模拟”制度,提前对行政争议事项进行“沙盘推演、头脑风暴”,从源头上降低行政争议案发量,近两年,该镇仅发生1起行政诉讼并胜诉。创新数字化方式深化村级事务改革,依托微信公众号创建“阳光之窗”小程序,对村级“三务公开”进行法治审核,从源头上预防可能存在法治纠纷。

信息来源: 三门县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