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司法局“三个优化”加强法治拥军工作

  • 发布日期: 2021-07-30 09:54
  • 浏览次数:

义乌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以公共法律服务进军营为载体,加大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及法律服务保障力度,为军人军属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一、优化工作平台,编织服务联系网。一是工作衔接实现常态化。与驻义部队签订军民共建协议,定期组织司法行政工作者进军营开展座谈、联欢、慰问等军民共建活动。发放“公共法律服务联系卡”,依托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方便军人军属就近获得公共法律服务。二是服务站点实现标准化。成立驻义部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遴选政治过硬、业务水平高的党员律师,组建“百名律师共拥军”志愿服务团,通过“点援”方式提供服务。在部队驻地配备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部队官兵可以通过视频热线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咨询法律问题,远程提交书面证据材料,“不出部队”找法问法。

二、优化工作流程,畅通服务快车道。一是开辟法律维权“绿色通道”。在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军人军属法律服务专窗,依托“浙里办”平台实现法律援助申请“最多跑一次”,施行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案件“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化承办”。推行“容缺代办”机制,对伤、病、残等特殊困难的军人军属实行预约上门等服务,实现军人军属法律援助“零距离”。二是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效。将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法律援助案件纳入“五位一体”案件承办质量管理体系重点监管事项,通过省法律援助统一服务平台对案件承办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全面实施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案件听庭、当事人回访、承办法律服务机构负责、案件质量监督跟踪、案件质量评估等制度,形成法律援助案件管控工作闭环,及时发现并纠正案件办理中存在问题,提升受援人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优化工作质量,扩大服务宣传面。一是点对点问需。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部队官兵及军属法律服务需求,围绕重点需求梳理服务项目及宣传内容,形成“工作菜单”实现按需点单、精准服务。目前已梳理服务项目4项,确定重点普法选题 2个。二是面对面送法。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以法律援助进军营、送法进基层等多种形式,向部队赠送法律书籍和法治文艺演出,重点宣传《民法典》《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现场咨询、法治讲座等形式,就军人军属关心的军婚保护、家庭矛盾、遗产继承公证等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今年已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件,举办法治讲座3场,赠送法治书记200余册,接受法治培训150余人次。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