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司法局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工程

  • 发布日期: 2021- 07- 13 08: 57
  • 浏览次数:

海盐县以考核杠杆唱“集结”、以队伍建设选“飞燕”、以普法项目磨“绣功”,实施“法治乡村”工程,不断优化乡村治理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一、唱响“集结号”,擘画描绘“法治乡村”的阵地蓝图。以培育和创建乡村省市级民主法治村为着力点,以实施法治乡村“领雁”工程为重点,将各镇(街道)法治文化阵地纳入社会治理跃升战考评目标任务。梳理掌握各镇(街道)、村(社区)现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对拟创建村(社区)的整体环境、具体布局、可行性等情况进行实地勘察、现场指导,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等提档升级。结合优秀党员户、文明户等推进法治农家小院建设,建成秦山北团村法治农家小院1处,选址投建武原城南社区法治小院、澉浦六忠农家小院和百步各村农家小院12处。开展泓智新材料、艾格木墙面、天泰燃气等8家企业特色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工程,推动法治文化阵地间的融合、映射,形成阵地规模效应。

二、选好“南飞雁”,匀速加码“法治乡村”的智造速度。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乡村“领雁”工程的领导,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50%的村(社区)完成“三人一户”的培育和选聘工作,遴选“头雁”法治带头人1033名、“大雁”法律明白人1239名、“雏雁”法治逐梦人1665名和“学法用法示范户”1019户,四支队伍既积极参与民主法治创建,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又在提高村民法治素养、维护村民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乡村矛盾纠纷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标至2021年底,全县80%的村(社区)完成选聘、培训,并在乡村治理、法治宣传、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发挥实体运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乡村“领雁”工程的治理格局。

三、磨好“绣花功”,奋楫笃行“法治乡村”的项目实施。抓好“八五”普法开局,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结合“宪法入户”“留盐过年·法治守护”“法雨春风”“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和各责任单位联合开展的各类新法发布和重点法律法规宣传等十项专题宣传,确保月月有专题,周周有宣传,实现“好戏连台不打烊”。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宪法十进”宣传5轮实现“宪法入户率”75%,开展民法典宣传22场次涉及132村次,开展“盐邑说法”法治讲堂29场次、“法德品戏”法治文艺演出28场次,开展企业经验管理人员、新居民等重点对象普法活动152场次,进一步增强群众法律素养、提升法治意识,推进法治乡村可持续纵深发展。


信息来源: 海盐县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