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运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智控 助力行业安全监管数字化改革

  • 发布日期: 2021-07-13 10:05
  • 浏览次数:

浙江交通运输系统创新打造“浙运安”危货道路运输智控平台(以下简称“智控平台”),大力推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监管数字化改革,逐步实现从“事后管理”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转变,有效降低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省危货运输行业安全实现了“一升两降”,即案件查处量上升327%,车辆超速量下降97%,事故起数下降40%。智控平台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肯定,列入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被评为2020年度省政府改革创新项目。

一是全路段精准限速管理。基于矢量地图数据,结合车辆实时北斗卫星定位数据,对运行车辆按照路段尤其是匝道等重点路段的实际限速要求进行监控,精准发现车辆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政府监管平台基于此对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的行为进行检查、处罚等,并将监测到的违规行为作为驾驶员安全风险动态评估、计分赋码的重要数据支撑,目前已对省内约1.6万辆危货车辆、省外约3万辆危货车辆(按本年度累积入浙计算)实施精准限速管理;企业运营平台基于此实时对车辆动态运行风险进行干预,消除隐患,目前省内企业动态监控平台100%升级支持分路段限速报警功能。

二是全方位隐患排查管理。根据人车户资质、有效期等基础信息以及车辆装载、罐体适装介质、运输轨迹等动态信息,设定30条校验规则,对每一趟次运输业务实施隐患排查,按照隐患的等级不同分别以提醒单、整改单、执法工单等三种形式进行分类管理,目前管理部门隐患处置闭环率超过95%。

三是全环节装运卸管理。深化电子运单应用,细化至发车提货、装货启运、到达卸货、回场结束等运输各节点状态(以下简称“一单四状态”),实现运输环节全透明,并在装货启运、到达卸货两个重要节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驾驶员身份进行验证,确保人车一致,目前省内企业100%填报电子运单,日均填报电子运单1.6万单,“一单四状态”应用率超过99%。

四是全覆盖省内外管理。推进省内外车辆异地驻点经营(以下简称“两外车辆”)精准监管,针对本省车辆,分析车辆经营区域,研判装卸货两端都长期在外省经营的车辆,要求本省企业将车辆转籍或者业务回归省内,确保监管到位,减少风险隐患,目前本省两外车辆回浙经营或转籍超过600辆;针对外省车辆,实施入浙填报电子运单,对装卸货两端长期在我省的外省车辆,要求外省企业办理备案手续,纳入属地监管,目前累计超过1800家外省企业开展入浙填报,日均填报电子运单超过2000单,外省“两外车辆”已备案超过1100辆。

五是全链条部门协同管理。与省应急管理厅协同,实现装货环节“五必查”及充装信息共享比对,防止非法充装,目前已与900余家重点生产源头企业实现互联;与省生态环境厅协同,实现危废转移联单共享比对,防止危废非法倾卸,通过比对规则启用,推动33家企业、146辆车办理危废运输资质;与省公安厅协同,实现高速公路特殊时段审批协同,同时联合出台《浙江省应用卫星定位技术查处道路运输车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工作规范(试行)》,推进将卫星定位数据作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的依据;与省消防救援总队协同,实现危货运输信息共享,保障精准救援,得到了应急管理部的肯定;与省市场监管局协同,实现罐体检测信息共享,防止企业使用不合规罐体,目前已实现1800余个承压罐体数据互联;与省大数据局协同,共享雪亮工程普通道路视频数据,提升对普通道路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测能力,目前已实现20余万路普通道路视频数据共享。

六是以安全码应用为基础,建立危货运输综合集成应用场景,实现危货运输安全闭环监管。安全码是危货运输驾驶员在省内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一个必备电子凭证,危货运输企业在安排业务时需核验驾驶员的安全码状态,实施“亮码上岗”,从源头杜绝高风险驾驶员从事危货运输带来的潜在危险。整合5大功能应用场景中有关驾驶员的行为数据,综合评估形成驾驶员安全风险分,根据风险高低实施蓝码、黄码、红码分类监管,蓝码正常从事危货运输、黄码限制从事特别管控危货运输、红码禁止从事危货运输(需接受3天以上脱岗安全培训方可转码)。目前省内企业驾驶员安全码使用率已达99%。实施扫码作业。要求危险货物装卸货企业扫描驾驶员安全码,查验安全码状态以及电子运单信息,实施源头充装“五必查”,红码、无电子运单或电子运单异常的不得进行装卸货作业,实现风险在源头充装环节的闭环管控,目前全省重点生产源头企业扫码互联率超过98%、港口危险品装卸货企业扫码互联率100%。



信息来源: 省交通运输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