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司法局借力“品牌调解”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 发布日期: 2021-06-08 18:01
海曙区司法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积极探索区域特色,着力打造品牌调解工作室,切实推进人民调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桥头堡作用。今年共调解矛盾纠纷283起,成功率98.9%。
一、立足于“稳”,防矛盾纠纷于未然。打造以石碶街道“三好”调解工作室、南门街道何阿姨调解工作室、望春街道清风社区“协智社”调解工作室为代表的精品式调解品牌,深挖基层队伍调解力量,邀请个人魅力强、得到群众广泛认可的“法治带头人”“土医生”“老专家”参与调解,以“靠前攻坚”模式,前移民生服务阵地,做精做细调解品牌。根据纠纷类型需要,设立专业调解小组,主动对接村社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触角优势和人民调解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优势,形成工作合力,筑牢筑实基层人民调解阵地。
二、着眼于“全”,谋调解立体化布局。对辖区内重大群体性纠纷化解秉持以“快”为先、以“准”为要的原则,在三级纠纷流转化解平台基础上,着力推进镇级调解“主阵地”和区级调解“终点站”的建设工作,实现以区“敬民”工作室为枢纽,镇级调解工作室上下联动的纠纷化解支撑体系,并整合区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和物业纠纷等行专调解室作为为助力,确保全区调解力量既“强”又“专”。健全传导闭环机制,对调解成功的隐患性纠纷及时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或不适用调解的矛盾纠纷迅速对接相关部门,无缝衔接至诉讼、仲裁等合法途径解决。今年全区调处重大群体性纠纷48起,涉及金额约6323万元,敬民工作室化解下级流转疑难复杂纠纷5起。
三、着力于“新”,促建设特色化升级。全区各调解组织面向基层,深耕专业特色领域,发挥各乡镇街道主观能动性,以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矛盾聚集实际为原则,分类打造呈现地域性、领域性的调解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到既全又专。如洞桥镇陈杰工作室打造线上“云调解”品牌、江厦街道“有礼说理”工作室致力商圈治理、龙观乡“老干部和事佬”专长化解旅游纠纷、古林镇“8090”工作室精于劳动争议调解等,促进全区特色化调解遍地开花。目前全区已建立11家品牌调解工作室,其中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1家、市级品牌工作室1家,区级3家。
信息来源: 海曙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