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司法局“三个突出”打造长三角腹地法治文化“精品窗口”
- 发布日期: 2021- 06- 28 18: 10
德清县司法局立足县域实际,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底蕴,全面服务“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城市品牌,聚焦打造长三角腹地法治文化“优质供给地、智能体验地、创新发展地”。
一、突出“顶层设计+特色镶嵌”,提升法治文化内涵。一是“高”标准设计。引入专家智库,深化“校地协作”,借助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与该县司法局合作契机,成立“八五”普法规划编制课题组,多次邀请张友连、石东坡等教授参与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品牌打造、集成发展纳入“八五”普法规划。二是“德”文化嵌入。发挥优质传统文化浸润和引领优势,以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全国首家德文化学院为支撑,将法治文化有机融入大型现代越剧《德清嫂》、原创文明礼仪民谣《文明德清十八礼》、爆款IP“有德小子”等作品中,并向游子文化、防风文化延伸。三是“未”元素着重。巩固“法润青春点亮未来”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成果,在剪纸、瓦片画、邮票画和微型风筝基础上,优化《民法典》青少年读本、“宪法朗读者”等青少年法治文化品牌,开发法律飞行棋,滚动展播《曾经的少年》《“典”亮人生》《萌芽》等普法微剧。
二、突出“迭代升级+景观重塑”,优化法治文化供给。一是巩固“原”阵地。加强对以宪法主题公园、法韵莫干司法体验中心等省级法治文化阵地为代表的普法地标进行修复、加固、优化等工程,针对覆盖县乡两级12个不同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重点开展“大家来找茬”活动,全面提升传统阵地权威。二是开辟“新”风景。在全市率先打造以《民法典》为主题的法治阵地,先后围绕“四个和睦”在下渚湖街道和睦村建立《民法典》公园,围绕“民法典服务绿色经济”在新市镇蔡界村建立“美丽乡村、无法不美”主题公园,并逐步推广,推动形成《民法典》法治文化带。三是推动“多”示范。推动将法治文化与基层示范创建深度融合,全面实现41个省级及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法治阵地实现提档升级,重点对4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文化品牌进行推广总结,全面促进基层法治广场、公园、长廊、墙绘等示范阵地建设。
三、突出“数字赋能+融合共建”,拓展法治文化载体。一是以数字方式引领。加快构建集普法资源模块和需求分析模块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普法平台,依托“数字驾驶舱”的“资源链接”优势,让普法需求与普法资源“一键搜索匹配”,通过嵌入数字乡村一张图、各类主流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实现精准普法。二是以互动方式体验。重点打造“高质、权威、精准”的具备德清本地特色的《民法典》数字化普法平台,推动法治文化传播变被动式内容输入转化为沉浸式互动体验,让群众在获得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获得良好感受,不断提升法治文化的社会化效应、满意度评价。三是以场景共建提效。着重开发“体验场景、服务场景、导览场景、游览场景”等为主要代表的资源板块,依托Web地图可视化技术、VR立体感知等实现数字《民法典》互动体验、法律服务数字化、法律服务一张图、法治文化阵地线上游览等具体实践。
信息来源: 德清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