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司法局“一二三四”机制深化“法律援助惠民工程”

  • 发布日期: 2021- 06- 18 17: 07
  • 浏览次数:

余杭区司法局深化“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劳资纠纷类法律援助预警、受理和处置全闭环,全面织牢民工权益保障的“防护网”。

一、“一线”推动信息覆盖。联结线上线下法律援助信息,有效提升法律援助知晓度、便民性。结合各类普法宣传、实地走访等,将全区法律援助中心站点电话、地址等信息公开于建筑工地公示牌等设施,便于民工随时可寻、有处可去。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网上法律服务中心”,集合全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务站点等信息,构建线上援助地图、导向图,便于群众一键搜索,就近选择。

二、“二维”强化源头预防。空间上,全面铺开镇街、村社网格,将劳资纠纷纳入网格员排查走访任务,不间断循环轮次排查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用人单位劳资纠纷。时间上,着重抓好春节、开学前等劳资纠纷高发期,采用“律师固定坐班+专项服务团队提前入驻”等形式,做好信息收集响应工作。2021年春节前,建立12人专项律师团队进驻区信访接待中心,服务38天。

三、“三线”串联案件受理。横向上加强与区法院、劳动仲裁院、信访局等重点部门协作,在部门专设法律援助工作站8个。纵向上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站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案件初审受理。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串联横纵服务网络,运用法律援助案件网上申报审批系统,推动村社公共法律服务点、法律援助站等案件,由值班律师全量代办,实现援助案件即时输入申报。2021年以来共受理劳资纠纷418件次,律师代办206件次,占比49.28%,有效维护民工权益。

四、“四制”落实跟踪办理。建立法律援助首问责任、部门协作、一线处置、应急响应四项机制。延伸首问责任流程,落实由最初接受咨询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承办跟踪,协调转办,遇群体性劳资纠纷法律援助申请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同步报区援助中心并配合援助律师办案。落实部门协作机制,定期与劳动保障、劳动仲裁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实时互通、随时互推运作方式。推动一线处置机制,压实属地责任,执行劳资纠纷“哪里发生就哪里处置”,实行就地解决。健全应急响应机制,遇重大疑难复杂群体性纠纷,律所、司法所力量下沉一线、直达现场、协助处置,2021年来已受理处置疑难复杂纠纷48件次。

信息来源: 余杭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