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司法局拉好“三线”全方位助力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 发布日期: 2021-05-08 18:03
  • 浏览次数:

海曙区司法局积极发挥法律服务枢纽作用,针对小微企业日益迫切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需求,从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整体环境,发挥法律服务队伍效能,提升企业自身抗风险水平等多方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辐射,助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一、拉严“警戒线”,监管调解降低风险“净环境”。一是做好整体规划。与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联动,充分运用17个乡镇(街道)全覆盖的“锋领律师驿站”,借力工会律师志愿者服务平台,由80余名志愿律师与企业建立“双向服务对接”机制,帮助企业厘清知识产权保护与侵害,开展“法律体检”,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合法的内部管理制度,协助完善经营决策、规范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真正消除涉法“病灶”。二是发挥调解作用。结合劳资、工伤、经济合同类矛盾案例,强化调解员民商、经济、金融类矛盾纠纷的化解技巧;同时,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大平台运营为切入点,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人民调解员、治保主任深入商圈、楼宇、电商园区等企业集聚地,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大排查,着重做好知识产权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本月全区各级调委会共开展排查300余次。

二、拉稳“补给线”,组织力量开展服务“重实效”。一是深化服务模式。针对辖区小微企业众多的实际情况,通过定期走访辖区企业等有效途径,及时了解企业涉法需求,引导距离近、规模相当且有知识产权服务需求的小微企业“拼团”享受律师资源。今年以来,已累计帮助小微企业化解涉及专利保护、版权登记的纠纷12起。二是强化业务水平。积极拓展律所业务,从源头上提升律所知识产权服务水准,如北京德恒(宁波)律师事务所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审查正式开展商标代理业务;鼓励青年律师强化知识产权案例研究力度,辖区律师撰写的《论重大公共事件中的商标恶意抢注及其法律规制》荣获“第九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优秀论文奖”

三、拉开“宣传线”,普法学法助推企业“提能力”。一是打造产权文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积极向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做法及其存在的困难,为下步宣传工作找准切入点。共收集意见建议7条。同时,在企业摆放法治展板,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并为企业员工解答法律咨询,让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二是打造线上平台。借助微信、钉钉等平台,组建由律师、企业代表、各乡镇(街道)商会及各司法所工作人员为核心的线上服务平台,按需提供法律咨询、普法讲座等服务。截至目前,已举办“反倾销法律规避”“知识产权法律纠纷”等网上巡回宣讲,为小微企业线上解答法律咨询200余次。三是打造系列作品。在全区范围内打造“董点点”“画说西游”“文化看法”等优质品牌栏目。依托微视频和线上直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在线宣讲,在公众号助推传播下凸显乘数效应,实现“随身普法”触手可及。

信息来源: 海曙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