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司法局融合矫务“三大员”构建监督评价体系新格局

  • 发布日期: 2021-05-21 15:05
  • 浏览次数:

柯桥区司法局准确把握“1+5+2”体系重点任务,完善内部监督体系,注重外部评价信息,设计重要场景,融合升级“三大员”功能,打造社区矫正质效评价2.0版本。

一、云端寻症,“检察员”在线问诊。把握未成年社区对象特点,注重“监管+保护”的工作模式,会同区检察院共同研发App,完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管、教育帮扶、心理评估等监管质量评价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涉未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实施细则》等文件,通过建立数字信息共享交换机制、数字管理员联络制度、登记备案制度,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实现“全员监管、全员跟踪、全员评价、全员赋分”的网上数据流转,实现社区矫正机构和检察部门实时双向对接。今年以来,已实现数据流转60条,反馈并整改问题4条。

二、双管齐下,“执行员”标本兼治。针对在矫社区矫正对象中涉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罪名的“老赖”矫正对象,联合区法院下发《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和法院执行协助的若干规定》,打通部门协作壁垒,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共同教育督促在矫“老赖”及时履行义务。在监管App中,专设“经济情况动态申报”模块,加强该类群体的经济情况动态登记,将社区矫正对象履行法院生效文书情况纳入月度考核和奖惩依据。试行3个月来,已累计进行数据比对554条,摸排3名“老赖”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重点教育,其中2名社区矫正对象配合履行款项48万元。

三、开门纳谏,“观察员”良性互动。以矫正业务规范落实为评价标准,构建工作作风评价机制。积极引入“两代表一委员”常态监督,依托51场“司法所开放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座谈活动,向各界“观察员”问需问计,累计回收问卷500余份,收集整理建议、意见12条,均已分派落实。倡导“阳光矫正”工作理念,邀请“观察员”加入帮教小组,参与个案监管、案卷评查等司法所日常矫务工作。特聘国家一级越剧演员陈飞等多名文艺界名人担任社区矫正观察员及公益大使,发挥独特优势促进社区矫正“四学一做”和经典诵读等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助力社区矫正工作影响力和实效性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柯桥区社区矫正观察员已累计参与专题助学活动2场,社区矫正对象受众达937人次,广受矫正对象好评。

信息来源: 柯桥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