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司法局“搭台唱戏” 科学监管“两外一少”群体
- 发布日期: 2021-03-24 17:52
柯桥区司法局聚焦监管难点,对辖区内“外国籍、外省籍、少数民族”等特殊社区矫正对象精准施策,因人施矫。目前辖区“两外一少”社区矫正对象均平安在矫。
一、搭好监管平台,唱好“科学施矫戏”。一是关口前移。谨慎对待委托机关委托涉外、外省、少数民族犯罪嫌疑人的审前调查案件,联系专门机构翻译及通晓少数民族语言人士办理双语调查工作。邀请检察、纪检部门全程监督并报区矫正办备案。累计办理案件82件。二是宣传入脑。选聘著名艺术家为社区矫正公益大使,通过矫正顺口溜、矫正方言节目等载体形式,运用抖音、短视频等媒介,加强“两外一少”群体普法教育。选派外语特长、少数民族的政法专编干部及医生,上门普及《社区矫正法》及卫生防疫知识。三是保障到位。严格执行居住地原则,杜绝“一刀切”现象,公布非本地户籍社区矫正对象入矫条件等告知清单,落实入矫就业意向及生活困难登记制度。自《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已累计接收“两外一少”社区矫正对象100余人次,为15人落实就业。
二、搭好助矫梯台,唱好“多元参与戏”。一是协同亲属村社。扩充矫正帮教队伍,吸纳同国籍、会汉语热心人士、少数民族乡贤代表、村社“新柯桥”网格员,发挥“连心桥”作用,帮助上述群体理解政策法律,修复社会关系。二是尊重民俗信仰。对接统战部、民宗局等职能部门,了解伊斯兰教等宗教特点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科学制定矫正方案,规避民俗信仰禁区,构建“石榴籽”环境,引导“两外一少”群体信服机构监管。三是联系行业协会。联系工商联及在柯各地商会,创办“天南地北帮帮团”小组。借助下属各商会力量,通过认领帮教任务,及时帮助外省籍社区矫正对象融入本地并安排就业。已累计通过商会为5名社区矫正对象落实工作。
三、搭好社会舞台,唱好“共享帮扶戏”。一是巧用力。助力矫正对象复产,主动会商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印染集聚中心及相关镇街,通过核实社区矫正对象经营企业状况,联合检察部门速办简办外出、经常性跨区申请等事项,帮助企业创收。共助力五家规上企业以及数十家小微企业通过外出洽谈业务创收3亿元,通过发明专利2项。二是引助力。通过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协会、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工程帮助“两外一少”人员经营的企业纾困。通过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为社区矫正对象挽回损失近30万元。引入慈善总会公益项目,对6名生活困难“两外一少”人员发放救助金及物资。三是聚合力。多渠道组织公益活动,设立“交通劝导”等十余个公益项目,发动“两外一少”群体参与活动。正面宣传防疫工作,引导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回馈社会。截至目前,辖区“两外一少”群体累计向疫区捐助善款及防疫物资价值人民币70余万元,百余人次参与当地卡口执勤。
信息来源: 柯桥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