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司法局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人人共享”工作品牌

  • 发布日期: 2021-02-23 21:16
  • 浏览次数:

普陀区司法局积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由集中服务向“一岛通办”、由单兵向联合、由单一服务向“普惠式”服务的转变,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一、规范化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专区”。打造集区法律援助中心、13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于一体的全省五星级规范化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对群众诉求实行“一窗受理、一站解决”模式。在区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设立“涉疫纠纷”受理窗口,完善“一窗受理、流转办理”工程流程,及时快速调处涉疫情矛盾纠纷。2020年以来,组织全区149个调解组织962名调解员,开展集中排查865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760件,其中“三跨”案子118件,调解成功率达99.8%。该做法得到区委书记的批示肯定。重新调整村社区法律顾问配置,实现47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全区107个(村)社区的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二、网格化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推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建设,依托“双月十日”公共法律集中服务日活动品牌,主动延伸基层法治工作触角;依托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一窗式”法律服务平台,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设立7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107个村(社区)“网状式”公共法律服务点,5个特色法律服务站,健全完善“一岛通办”公共法律服务网格,有效满足基层群众的日常法律服务需求。全覆盖建立社区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群”,依托“之江法云”微信塔群等媒体资源实现法律问题线上咨询、法律援助线上申请,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三、多元化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成立应急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团、服务民营企业律师团、“驻企服务员”等服务团队,通过企业家座谈、集中设摊咨询、“一对一”法治体检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风险防范、合同管理等针对性法治宣传服务。今年进驻300多家企业开展专场法律服务550余场次,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推进市场主体法律顾问网格化全覆盖工作,以展茅海创小镇为试点,升级“律师进园区”服务机制,通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律师工作室等方式为普陀湾众创码头、退役军人园区等配备专属网格律师,采取“固定坐班+走访+宣讲”形式开展法律服务,保障企业基本法律服务需求。

四、均等化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应援优援”。开设法律援助专窗,通过首问负责、预约受理、上门办理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案件会商、信息互通、数据分析等机制,畅通法律援助服务渠道;打通全市“12348”服务平台、浙里办APP、浙江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进驻“8718”企业服务网,为企业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深化“法律援助不出岛”,落实法律援助网上申请和受理审批全省通办,实现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跑一地”。疫情期间,开通认罪认罚法律援助“视频办”,实现网上办公及案件流转。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48件、认罪认罚358件,群众满意率达100%,连续12年保持法律援助案件“零投诉”。

信息来源: 普陀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