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县司法局创建“法治港湾”护航民企健康发展

  • 发布日期: 2021- 12- 06 19: 32
  • 浏览次数:

三门县司法局以民营企业法律需求为导向,联合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力社保局、县工商联创建“三门县企业法治港湾”,通过开展法治培训、法治体检、法治纾困三大行动,帮助商会和民营企业提升法律素养、防范法律风险、化解法律困难。

一、搭好法治培训“台子”,全面提升民企法治素养。一是选好“法律队伍”,挑选20多名政治素质过硬、法律基础扎实、授课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组建“企业法治港湾”法律服务团。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投融资、合同管理、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等相关法律服务90余次。二是用好“法治讲堂”,坚持“一月一期”原则,提前根据商会和民营企业“点单”情况排定课程表、发布课程信息,通过讲堂吸引参与、带动交流、提升法能,打造法企培训“金名片”。截至目前,已开设《民法典》《合同法》《税法》、商业秘密等方面的法治讲堂6期,吸引180余名企业家及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三是建好“普法网络”,积极构建“互联网+法治宣传”大普法工作格局,委托律师服务团编写普法宣传知识,并依托“四微两网一抖音”“移动微法院”等载体,开展线上涉企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培训4场。

二、照好法治体检“镜子”,全面防范民企法律风险。一是联动开辟“绿色通道”,以“企业法治港湾”法律服务团成员为主力,组建民企法治“体检团”,方便商会和民营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邀请“体检团”上门开展服务。二是推行“上门体检”,“体检团”应邀深入商会和100余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查找法律风险、研提防范建议等公益法治体检活动,第一时间建立专属“企业健康档案”,提高企业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三是推出“坐诊服务”,“体检团”成员受聘成为民营企业法律顾问,与企业建立“周通话、月调查、季点评”联系制度,全方位、全时段为企业提供法治服务。截至目前,已为企业提出法律意见152条,代理诉讼5起,协调化解各类风险18件。

三、开好法治纾困“方子”,全面化解民企法律难题。一是“政企直通车”铺路,民主恳谈共破难题。建立“法治港湾”专业协助制度,每季度召开“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组织民营经济人士和相关部门面对面恳谈协商,将涉企法规制定修改、惠企法规政策解读等纳入恳谈协商范围。根据恳谈结果,梳理出问题、责任、落实“三张清单”。二是“联席会商制”搭桥,部门联动助企纾困。建立健全联系沟通、司法“暖企”、纠纷调解、信访化解、专题调协等5大机制,有效推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工作协同,为民营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截至目前,已受理劳资、合同等矛盾纠纷35起,成功调解33起,调解成功率94.3%,涉及金额527.66万元。三是“涉企调解室”引线,定期排查化解矛盾。充分发挥“亲企调解室”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作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定期排查调处劳动合同、企业职工矛盾及生产经营相关矛盾,由“法治港湾”法律服务团提供法律援助。


信息来源: 三门县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