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司法局“三三四”模式打造法律援助工作新格局
- 发布日期: 2021- 12- 22 16: 36
南浔区司法局秉持法援惠民理念,总结“334”工作模式,用好“三个平台”、突出“三个重点”,狠抓“四项措施”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触角,深化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一、用好“三个平台”。统筹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完善“实体、网络、热线”三个平台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体入驻矛调中心,实现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全面推行主办责任制,下放审批权限,精简办事材料、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实现法律援助“零等待”。进一步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铺设面、构建律师远程视频答疑系统,实现双向交互。发挥“互联网+”作用,引入浙江政务服务网、12348 浙江法网、浙里办APP、等网络建设载体,开辟线上法律咨询、援助申请服务。畅通“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现365天7*24小时全天候无间断在线解答法律咨询,打造“不见面”贴心服务。截至目前,共接收来电来访咨询8360人次,全区公共法律服务机自助提供法律服务4168人次。
二、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重点关注农民工维权。进一步拓宽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手续,推行“三个一”服务,即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审批、第一时间指派,加快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整体进度。二是重点关注老年人维权。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充分尊重老年人既要保护自身权益、又想维护家庭和睦的意愿,尽可能采取和解、调解等非诉讼手段解决矛盾纠纷,降低诉讼成本,避免矛盾激化。三是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维权。把握重要时间结点,注重寓教于乐,双向互动,增强法治宣传效果。开通绿色通道,指派援助经验丰富、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责任心强的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为未成年人解惑释疑,指点迷津,纾难解困,筑牢维权“保护墙”。
三、狠抓“四项措施”。一是法治宣传全覆盖。全力聚焦民生领域,持续推进“法援惠民生”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模式,提高群众的维权意识,提升法律援助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二是服务供给多元化。针对受援人不同特点,降低法援门槛,拓展受案范围,实施容缺受理、代办制、点援制服务模式,落实上门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三是部门联动解纠纷。深化与法院、劳动、信访等部门互助协作、信息共享,形成工作联动,实现法律援助“维权成本最小化,便民服务最大化,纠纷解决最快化,社会效果最优化”。四是服务规范提质效。综合运用“五位一体”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体系,聚焦案件受理、审查、指派、办理、结案、归档各环节,倒逼承办人员规范执业。截至目前,共受理法律援助452件,民事案件调撤率达63.1%,受援人满意度100%。
信息来源: 南浔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