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司法局持续深化“市场化+公益性”模式提升律师参与调解工作实效

  • 发布日期: 2021-11-29 08:58
  • 浏览次数:

慈溪市司法局积极探索深化“市场化+公益性”相结合的律师参与人民调解模式,全力引导律师行业以“听民意、暖民心、惠民企”为目标,利用专业优势做优做实“三服务”,不断提升律师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

一、向镇村两级注力,办好群众贴心的“法诊所”。在全市实施“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将镇村两级普法宣传、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合法性审查等法律事务打包,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法律顾问团为属地提供法律支持。以基层司法所为中心支点,统筹调配法律顾问团、“公证E通”工作人员、专职调解员等专业法务人力资源,推动“法诊所”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从有形全覆盖向有效全覆盖升级。今年以来,法律顾问团累计坐诊2379天(次),解答法律咨询2802个,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19项,审查合同870份,走访宣传1121人次。

二、在关键环节加力,当好诉源治理的“缓冲阀”。联合市人民法院设立驻院律师调解工作室,建立由38名专业律师组成的调解轮驻团队。出台《慈溪市关于律师调解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案件范围、回避制度、调整流程,推进民商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对调处成功案件根据难易实行“一案一补”。自该律师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近四年累计参与调处民商事案件1332起,成功调解1141起,成功率达85.6%。同时,以“政府买单+律师志愿”的方式,为市镇两级矛调中心配置专业律师28名,为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提供“法治管家”服务。

三、为营商环境助力,建好商事领域的“和谈室”。今年3月,联合市人民法院指导辖区22家律师事务所发起筹建宁波市首家市场化调解机构——市律谐商事调解中心,目前已进入实体运作阶段。一是明确服务模式。中心以诉前委派、诉中委托等方式受理金融、贸易、知识产权等商事争议,通过选派专业律师居中调解,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协助当事人办理司法确认。二是严把人员选聘。经“自荐+遴选+培训”环节,共招募八年以上从业经历律师调解员29名,均被纳入市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名录,接受双方“点单”或者随机“派单”。三是坚持灵活高效。根据案件实际进行分类,明确调解时限全流程最短7日(简易型)、最长45日(普通型+当事人同意延长前提下),远低于法院一般案件审结期限3个月。以“低价有偿”为原则,对调解成功的,按诉讼费的40%收取服务费用。

信息来源: 慈溪市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