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司法局解决“四个一”问题有力助推“让群众打得起‘官司’”爱民实践活动

  • 发布日期: 2021-11-29 09:30
  • 浏览次数:

海曙区司法局紧密结合上级部门关于“让群众打得起‘官司’”爱民实践活动工作要求,积极主动找痛点,补短板,从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难题出发,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一、延伸法律援助触点,解决“一公里”问题。一是全面铺开。深化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在17个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横向网络,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劳动仲裁院、总工会、残联等12个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驻点值班+远程服务”的全天候接待服务,截至目前合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98件,为群众、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54万元。二是精准投放。提升服务主动性、前置性,推出线上联系、视频连线核对信息及社区证明实体材料寄送等“一条龙服务”,实现居民“零跑”核对认证,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质效,并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居民实行上门服务,有效提升群众感知,今年已上门服务5次,惠及群众最高龄者90岁。

二、优化法律服务流程,解决“一分钟”问题。一是做好群体服务。对于劳动纠纷群体性案件、农民工讨薪案件等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快速受理、优先指派,今年共办理群体性劳动纠纷案件13件240人次,挽回经济损失81万元。二是深化公证服务。个性化改进公证服务操作流程,运用人脸识别、在线传输等技术手段实现公证事项繁简分流,提升“公证E通”用户体验,目前可“指尖办理”财产权属、小额遗产继承等128项公证事项,安排公证员定期在各司法所大厅窗口处现场办理公证并出具公证书,提升办证效率,公证事项平均办结时间从7天缩减至2天。

三、配强人民调解力量,解决“一本账”问题。一是当好“攻坚手”。提升基层调解水平,整合优秀调解员和行专调解资源,对基层调解组织难以化解的疑难行业性矛盾纠纷定向“空投”调解力量,实现矛盾纠纷“一对一”包干化解,如“敬民调解室”成功化解一起非正常死亡调解案件。二是当好“参谋员”。发动律师进驻镇级矛调中心,针对农村宅基地纠纷、集体土地租赁纠纷等较为常见且难以化解的纠纷类型,向村集体提供法律建议,“问诊“乡村治理难题,目前已有15名律师开展坐班法律服务275个工作日,为人民调解案件提供法律意见百余条。

四、创新普法宣传方式,解决“一层纸”问题。一是“乡音说法”。打造由7名司法所长、律师、调解员组成的“阿拉普法宣讲团”,围绕反电信诈骗等热点话题,以通俗易懂的方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基层群众的法治素养,自8月宣讲团成立以来,已开展活动7场,惠及群众近2000人。二是“抖音说法”。开辟线上普法宣传新阵地,于抖音、B站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划分“方言普法”“一分钟普法”等专栏板块,对观看数据与评论反馈强化分析,实现“点单式”普法,现已上传小视频21则,播放量逾10万,收获粉丝1.5万名、点赞1.2万次。

信息来源: 海曙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