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司法局“大数据+大调解”推动基层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 发布日期: 2021-11-26 10:09
武义县司法局积极开展人民调解“解民忧”及质效提升两大专项行动,借助调解大数据集成优势,不断推动源头治理,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截至目前,全县各级调委会共调处矛盾纠纷2730件,源头办理率达99%。
一、“规范+集成”,实现矛盾化解有人可找。一是强架构,规范调解网络。结合“后陈经验”,与省标院联合出台《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规范》,着力推动乡、村两级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在乡级层面探索个性化调解模式,王宅镇开展“大调解+”,壶山街道开展“12345”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茭道镇创新“乡贤调解”,全县建有各类规范化调解组织334个。二是聚焦点,找准关键环节。借助矛盾纠纷大数据平台优势,对纠纷类型进行分类汇总,明确各地纠纷类型“高频点”。结合村调解主任月度例会及乡镇纠纷研判周例会,有针对性的输送专业知识,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邻里纠纷等易发多发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进行培训。三是重人才,充实调解队伍。建立调解员专家库和金牌调解员队伍,在各乡镇(街道)设立14家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聘请专职调解员18名,持续增强基层调解力量。
二、“线上+线下”,推动疑难案件有力可施。一是强化“一个中心”集成服务。选派3名金牌调解员进驻县矛调中心,挑选15名优秀调解专家和11名律师代表成立调解专家库,劳动、医疗、交通、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分别进驻中心,集中开展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共化解各类疑难复杂纠纷85件。二是创建大调解网络指导系统。在县矛调中心设立网络指挥中心,实现分点布控,由专家团坐镇开展在线指导。目前已与壶山、茭道商会、后陈村等10个点进行视频互联,帮助化解疑难纠纷10余件。三是建立“勤俭叔劝和”巡回调解团。整合公、检、法、专业部门、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力量,分县、乡两级建立巡回调解团,对镇街、中心村、企业等专业性较为突出的纠纷进行对点指导,成立以来,下沉指导24次。
三、“法治+融合”,实现案结事了有法可依。一是落实机制。建立人民调解法治指导员制度,通过统筹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资源,在本县11个乡镇(街道)建立联络点,实现辖区内矛盾纠纷法治研判。二是建立共融。推动人民调解与法院的互动共融,在县矛调中心、基层司法所建立司法确认窗口,实现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一站式办理,为调解工作增加司法保障。三是预防在前。充分发挥村法律顾问、“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作用,今年以来参与现场调解230余次,提出法治意见53条。全年开展“以案释法”活动450余场,推送普法微信5600条次。
信息来源: 武义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