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司法局答好四道“加法题”助力“让群众打得起‘官司’”
- 发布日期: 2021-10-15 09:14
为扎实推进“让群众打得起‘官司’”爱民实践活动,景宁县司法局坚持答好四道“加法题”,让更多困难群众不仅打得起官司,还能享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一、“政府+民间”有效延伸法律援助覆盖面。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保障制度,但政府法律援助受法定对象、案件性质等条件限制,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弱势群体难以得到保障。今年以来,景宁成立全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旗)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景宁畲族自治县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该中心将政府法定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3类申请对象覆盖至农民工、妇女人等5类,援助案件由法定的2大类10种扩大至民事、刑事和执行4大类共18种,助推法律援助工作从单一的政府法律保障制度向多元化公益组织共同参与的新模式转型。
二、“法定+公益”有效弥补法律援助经费缺口。“景宁畲族自治县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是被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列为中央彩票专项公益金项目的实施单位,国家财政部从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中安排法律援助项目专项资金,凡是当事人经济状况符合或高于政府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低于本市(县)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都可以免费寻求公益中心的帮助。以“杭州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实际发放办案补贴近300万元,累计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000多件,为21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对象挽回经济损失超过3200多万元,真正以“小资金”提供“优服务”、撬动“大民生”。
三、“域内+域外”有效解决山区律师资源不足难题。在景宁本地3家律所21名执业律师基础上,中心建立少数民族公益法律服务律师库,由浙江杭天信律所、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等选派高精尖律师加入景宁智库人才队伍,聘任熟悉民族政策、具有丰富执业经历的律师,有效解决偏远山区律师资源不足难题,不断健全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建设。当地3家律师事务所还与杭州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达成法律服务战略合作,重点加强本地青年律师培养,实现两地优势互补、资源优化。
四、“山区+省城”有效延伸偏远地区法律服务触角。“景宁畲族自治县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除承担政府法律援助之外的补充法律援助,为山区群众提供均衡性、高质量的法律援助外,还将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和重大民生事项提供法律意见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为景宁建立更为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提供支撑和服务,通过实现杭州、景宁两地互助双赢,共建法律服务“山海协作”新模式。
信息来源: 景宁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