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司法局全面提升法律援助规范化水平
- 发布日期: 2020- 09- 11 14: 36
临海市司法局坚持民生为本,着力推进法律援助机制创新,加强全流程管理指导,全面提升法律援助规范化水平。
一、突出“三个环节”,推动全过程质效化管理。一是案前审查。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将军人军属、申请支付劳动报酬的农民工、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等9类特定群体列入经济状况“免审”范围。简化申请流程,推动“无证明”“全城通办”便民举措落地,实行“承诺+部门联审”双轨制,畅通跨区域申请渠道。二是案中跟踪。强化立案审查、指派承办、归档结案等环节的质量跟踪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全程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反馈。定期派员参加群体性敏感性案件旁听庭审,督促承办律师认真履行辩护代理职责。三是案后评价。做好质量监督表、受援人回访记录表核查登记,随机走访并听取经办法官、受援人的意见,满意度均达98%以上。以“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开展案件质量同行评估和集中评查工作,及时整改落实评查出的5大类问题。
二、落实“三重保障”,实现全领域专业化支撑。一是强化队伍保障。调整妇女儿童维权、老年人权益等专业团队,优化年龄、性别和专业知识构成,打造“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队式专业化队伍。邀请法律专家集中举办扫黑除恶、《民法典》等专题培训会3场次。二是强化经费保障。联合市财政局修订《临海市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全面提高案件补贴发放标准,建立符合区域实际的办案质量与办案补贴挂钩捆绑机制,明确案件质量专家评估补贴标准,同时推动将公安看守所、法院、检察院等工作站的值班补贴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法律援助“招募制”,面向全市招募10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专职从事窗口接待、案件办理、援助站轮值等工作。以纳入全市“双百双评双整治”为契机,细化援助案件规范指标,建立窗口“十要十不准”服务标准,在全市第一轮测评中位居前列。
三、强化“三项协同”,促进全业务一体化提升。一是办案协同。全面落实单轨制协同办案试点工作任务,主动对接政法各家办案单位,规范业务范围、操作流程和工作职责,实现刑事案件“当日通知、当日接收、当日指派”和案卷材料无纸化传输。截至目前,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361件,协同率100%。二是应急协同。聚焦“诉源治理”,在法律援助功能入驻市矛调中心的基础上,加强与信访、劳动监察等部门联动,协同处置信访积案2起,办理农民工欠薪案件2件次68人次。将法律援助触角延伸至行政复议、仲裁、公证等领域,有效拓展非诉业务。三是点位协同。横向打造13家法律援助行业工作站“一地一品”,采取“派驻+轮值”模式,培育残疾人维权、军人军属维权等特色品牌;纵向加强镇(街道)援助站规范化建设,依托19个司法所承接受援人资格审查、事项代办等项职责,融入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信息来源: 临海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