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司法局三举措擦亮社区矫正底色

  • 发布日期: 2020-08-07 16:44
  • 浏览次数:

瑞安市司法局在县级“智慧矫正中心”示范单位创建初评验收通过的基础上,采用“因类施教”式分类教育、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四色基地”建设等方式,不断加强社区矫正监管、教育、社会帮扶机制建设。

一、“智慧矫正”创建智能化管理体系。通过“人防+技防” 5G通信、对接“雪亮工程”、大数据分析应用等精准技防监管,将智慧化信息和数据共享机制融入工作平台,成功通过省厅的县级“智慧矫正中心”示范单位创建初评验收,并被推荐参加部级“智慧矫正中心”示范单位创建。今年以来,巡查定位轨迹5824人次,共对33名社区矫正对象给予书面警告处罚,“阳光矫正”App教育平台在线学习教育完成率约为98%。

二、“因类施教”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实效。将今年新入矫的314名社区矫正对象纳入常规“集中教育”,学习《社区矫正法》相关内容;针对涉赌类社区矫正对象难戒心瘾的情况,利用孝德文化进行熏陶,分批次开展“戒瘾教育”;筛查出被书面警告处罚和不服从监管教育的社区矫正对象40余名,由监狱派驻民警进行训诫并开展警示教育;结合“华夏之家”开展心理辅导,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身心健康,助其顺利度过矫正期,今年以来开展心理辅导5991人次。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社区矫正对象因类施教,使教育监管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三、“四色基地” 开启特色教育帮扶模式。该局目前已初步建立26个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基地,较具特色的主要有依托塘下镇肇平垟革命纪念馆和文化礼堂作为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学习教育的“红色基地”;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礼堂、公园、敬老院、体育馆等公共场所,开辟公益劳动“橙色基地”;与市看守所签订帮教协议,建立社区矫正对象警示教育基地,每季度安排约30名新入矫及存在违规违纪情况的社区矫正对象到“黄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整合资源,专门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学习、教育、就业等多元化过渡性安置服务的“绿色基地”。通过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方式,促使社区矫正对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矫正教育效果。

信息来源: 瑞安市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