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司法局“三化”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 发布日期: 2020- 08- 21 17: 44
海曙区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从优化服务体系、细化帮教品牌、强化工作成效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专业介入、社会参与、群众协同”的社区矫正新格局。
一、引入“动力源”,优化服务体系。一是组织召开以“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协同·实践·改变”为主题的研讨会,邀请省、市、区司法行政部门领导,高校专家学者和其他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者参会,交流分享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共商共议未来工作方向。二是依托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资源,孵化“启新之家”项目入驻区社区矫正中心,组建一支27人的服务团队,目前团队社工持证率在25.9%以上,并由1名省级和2名市级社工督导进行全程指导。三是在每个乡镇、街道司法所派驻至少1名矫正社工,为辖区内矫正对象零距离提供首次报到、集中教育、解除矫正等服务,确保问题精准对接。四是定期走访民政、劳动等部门,帮助贫困矫正对象解决经济、就业等问题,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矫正帮扶体系,构建起多方参与的服务网络。
二、丰富“菜盘子”,细化帮教品牌。一是“启智”提升社矫对象素养。根据矫正对象入矫阶段、文化程度、年龄、刑种的不同,分组实施针对性教育帮扶。近年来累计开展“扫盲小课堂”“人生故事读书会”“应急救护实操培训”等教育活动112场,7983人次参加。二是“启力”助力社矫对象融入社会。与社区、养老机构、志愿团队等共建26个社区服务和活动基地,定期开展安全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宣传、协助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矫正对象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三是“启心”推进社矫对象思维重构。根据矫正人员相关评估结果,以“1+X”模式即“1名矫正社工+心理、法律等某一专业人员或某一专业机构”的模式开展服务,培育牡丹社区指南针关怀队、新典社区爱心助航队等关爱矫正对象的社区社会组织,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提供帮助。四是“启飞”护航青少年社矫对象成长。成立“青少年成长小组”“青少年偏差认知与行为治疗小组”“青少年心理治疗小组”等,对失学、失业、社会功能过低、风险评估低分的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扶。2019年以来,共组织开展青少年团体活动13场,服务个案22个。
三、构建“滴灌网”,强化工作成效。一是量身定制服务计划。严格落实“一人一表”,对每个矫正对象进行全方位评估,找出可能再犯罪的风险因素和影响再社会化的问题及需求,为后期个性化帮教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创新参与服务模式。通过微信圈菜单式发布公益服务信息,矫正对象可根据自身能力和时间安排进行“点单”,有效提升完成服务项目的机动性,同步解决矫正对象因工作、生活时间冲突,参与服务项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三是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宗旨。鼓励专业社工扮演使能者角色激发和提升矫正对象的自身潜能和改变的意愿,促使矫正对象尽快恢复社会功能,达到心灵改造和行为矫正的双重效果。自社工介入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无一起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现象发生,重新犯罪率始终保持低于0.2%的全国水平,且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疫情期间,有32人通过多方渠道捐款8.6万余元,9人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7000余个。
信息来源: 海曙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