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司法局扎实推进村社法律顾问工作
- 发布日期: 2020-08-18 14:37
临海市司法局立足职能发挥,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为抓手,将挖掘潜能、激活动能、提升效能做为切入点,助推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一、挖“潜能”,全面强化法治引领。一是勤练“内功”。深化法治乡镇(街道)建设,以提升涉农涉法事务处置水平为着力点,在全市法律服务行业联合开展3期涉农领域的法律事务专题培训,加快推进法律服务工作重心的转换,积淀基层工作经验,加大法律知识储备。二是短板“补链”。结合提升年活动,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深入查找涉及惠民利民政策实施的制约因素,共排摸出法律服务发挥不充分、涉农收费减免事项公示不完整、村内矛盾事前预防措施不健全等8项问题,督促21家法律服务主体落实整改,补齐“服务链”。三是借力“登高”。落实法治建设和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依托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点网络全覆盖和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机制优势,加快职能融合,打通直面群众服务渠道,推动将村社法律顾问工作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法治建设年度工作重点。
二、增“动能”,全速推进制度驱动。一是契约化服务。统一规范设计全市村社法律顾问合同文本,实行“5+X”服务事项履职包干,推出涉法事务审查、村内纠纷调解等5类共性化项目和法律援助代办等若干项个性化承诺服务项目,推广使用“一簿一日志”,强化全过程服务记录。二是差异化评定。出台《临海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办法》,根据履职情况设“优秀、合格、不合格”3类考核等次,将考核表、评分表和述职报告“两表一报告”作为发放顾问补贴依据,对查实私自收费等6种情形则直接认定不合格,并取消聘用资格。三是常态化督导。采取“日常监督+突击检查”相结合,由司法所负责日常联络,督促落实“每月不少于1天坐堂值班”和台帐登记情况;由局领导带队每月不定期走访村社,对履职不到位的5名法律顾问进行工作提醒谈话。
三、提“效能”,全力拓宽顾问领域。一是积极参与法制审查。推进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向村社组织延伸,引导法律顾问主动参与村社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等工作,协助完善村社议事程序规则,提升法治化水平。截至目前,共为村规民约等制定出具法律建议45条,参与起草集体土地出租等协议30多份。二是深入开展新法推送。依托“之江法云”“临海普法”等微平台,加强“以案释法”,推送普法典型案例26个、转发各类法治动态信息200多条。依托村级文化礼堂开设法治课堂,面向群众讲解《民法典》等新法,现场开展法律咨询。三是协同推进社会治理。聚焦“诉源治理”,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协同村级人民调解员开展邻里纠纷、农村宅基地争议等矛盾纠纷化解264件;服务村级换届选举大局,分别在河头等3个试点镇街的100余个村社开设“流动法律夜市”,联合开展法律宣讲和政策引导。
信息来源: 临海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