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司法局践行新时代“民情日记”推进融调解机制

  • 发布日期: 2020-04-30 15:52
  • 浏览次数:

嵊州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厅“法雨春风”法律服务月工作部署,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共同体,践行新时代“民情日记”,做深做实“融调解”机制。4月以来,全市调解组织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76件,其中涉企纠纷23件、伤亡赔偿等重大矛盾纠纷4件、群体性矛盾纠纷1件。

一、融合党建优势,融汇队伍地毯式收集民情。一是开展“党建+”工作模式。通过驻村指导员、驻社指导员、驻企服务员三支队伍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收集涵盖农村、企业、社区等领域的基础民情,不断拓宽了解民情的方法和渠道。二是盘活内部资源。积极发展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统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者、公证员等专业力量,探索开展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三员联调”,形成调解合力,推进诉源治理。三是拓展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引导商会协会、乡贤、村嫂等当地知名人士参与社会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利用乡贤的威望和影响力,发挥村嫂熟悉邻里家庭情况和关爱邻里的柔性魅力,建设“内部+外部”“专业+社会”“专职+兼职”的调解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已记录民情日记10527篇,反映民情问题221个,记录企情日记12224篇,反映企情问题3730个。

二、融合文化优势,融入理念亲情式凝聚民心。一是挖掘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各地家规家训、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民风民俗、历史名人、特色产业等文化内涵融入调解理念,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品牌。如金庭“羲之家训”的“和睦、规矩、理法”的精神、三界的“始宁文化”和马寅初“刚正不阿”的精神等。二是将文化内涵赋予调解全程。把本地村民熟知的越剧唱腔中的委婉圆润和羲之家训中的敦厚退让、敬宗睦族等文化因素融入调解过程,在矛盾解纷化解中开展当事人“读家训、促和谐”环节,促进矛盾双方以和为贵。三是普法宣传嵌入文化实质。结合越剧“柔婉”的特性,以动漫越剧说唱形式推出《九斤姑娘来普法》系列宣传片在电视、广场、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播放。将具体文化内容结合调解精神以文字、流程图等形式展现在调解室,积极营造良好的调解环境,在农村每家每户门口悬挂家风家训,以好家风促进好民风。

三、融合平台优势,融显担当精准式解决民困。一是“线上+线下”同步调解。深入推行全城点调、分级调解、联合调解、网上调解、上门调解等“五调”方式,探索在“嵊里办”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拓展服务覆盖面。二是贯通市-乡-村三级。纵向融合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乡镇(街道)联合调解中心、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平台,横向融合法院诉前调解平台,提供更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三是统筹力量“五调联动”。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民间调解等调解资源,统筹综治信访、劳动保障、派出所、检察室、法庭、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强化诉调、警调、检调、专调、访调“五调联动”,第一时间发现和初步研判矛盾问题,综合分析疑难复杂案情,精准施策化解矛盾纠纷。


信息来源: 嵊州市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