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司法局项目化运作实现矫正社工队伍优势互补
- 发布日期: 2020- 04- 27 17: 23
海宁市司法局创新社区矫正社工队伍建设方式方法,以“1个市级紫薇社工站+12个镇街道(司法所)矫正社工站”的项目化运作模式实现全市社区矫正社工人人都参与、月月有活动、素质全提升。
一、瞄准一个“专”字,利用资源优势充实队伍能量。一是购买专业化项目。2018年以来,发挥紫薇社工站在司法矫正工作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优势,提升全市司法社工的专业能力,以项目化形式购买“奋斗吧,社工——社区矫正社工成长计划”,目前,项目已连续开展三年。二是开展专业化培训。邀请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华东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等讲师,通过“修心教育”、社会工作理论、社工伦理法则、“治本安全观”等主题业务知识培训加深、加强社工理论知识基础。目前,已开展专业化培训15场。三是开展专业化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检验社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程度。如开展全市社区矫正知识竞赛,共12支队伍参赛;每年年终开展案例评比活动,共收到案例43篇,评选出优秀案例5篇。
二、用好一个“带”字,发挥各自优势壮大队伍力量。一是老社工带新社工。通过近3年的发展,全市司法所社工队伍不断扩大、新社工增加。通过新老社工签订结对协议传授矫正经验,建立钉钉、微信交流群互相分享工作等方式,让新社工掌握更多技能。二是社工机构带司法所社工。充分发挥机构专业社工的优势,让机构社工每月至少两次下司法所开展活动,将原来让服务对象来社工机构参加活动改为社工下司法所开展活动,让司法所社工亲身体验活动流程、感受活动氛围、观察服务对象反应。目前已开展小组活动36节次,社区活动5场。三是社工带党员志愿者。贯彻落实嘉兴市司法局印发的《关于开展“先锋助矫”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村(社区)党员志愿者与社区矫正对象签订先锋助矫协议。党员志愿者在社工指导下,通过走访、座谈、电话联系等方式,深入了解结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实际需求与困难,确保帮扶效果。
三、坚持一个“合”字,凝聚合力优势提升队伍信心。一是坚持评好评优。通过项目的实施,并根据参与社工平时工作表现、案例评选情况、PPT汇报情况等,对社工进行综合评价,设置优秀社工、岗位能手、技能标杆、进步社工等奖项,对社工进行不同层次的鼓励。二是突出关心关爱。邀请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专家定期为社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个案咨询等,目前已开展讲座6场,个案咨询8人次。通过“以赛促建、以建出效”,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运动会、团建活动等,丰富社工项目内涵。三是细化考核机制。出台《海宁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薪酬管理办法》,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管理制度,突出绩效管理,奖勤罚懒,优绩优酬。
信息来源: 海宁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