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三步走”服务复工农民工

  • 发布日期: 2020-04-01 18:20
  • 浏览次数:

宁波市司法局针对该市农民工群体的返工实际情况,大力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优势,为农民工复工提供法治助力。截至目前,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61件,为农民工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服务2000余次。

一、法律援助“不断档”,为农民工“算清账”。充分依托“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等有效手段,对于疫情期间出现的农民工讨薪案件、劳动合同案件、工伤赔偿案件及时有效办理。开设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程序,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工提供便利,推行法律援助“全城通办”、“主办责任制”,保障农民工及时便捷申请援助。降低门槛,推行“无证明承诺制”快速申请法,对工伤理赔案件、农民工欠薪案件等援助案件“快速办”、优先指派、急事急办。加强与公、检、法、仲裁机构沟通交流,运用电话、微信方式,线上调解案件。运行“政法一体化”法律援助协作平台,努力让农民工援助案件“不停歇”,中止案件“起死回生”。截至目前,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维权案件161件,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3%,挽回经济损失670万元。

二、法律咨询“全天候”,让农民工“理清理”。提前开通“12348”法律援助热线,非工作日提供留言功能;畅通中国法律服务网、浙里办App、浙江法律援助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网询通道,引导农民工通过线上寻求法律服务;上线疫情防控法律援助服务专区,向农民工提供7×24小时的法律智能问答服务、视频咨询服务,确保免费法律咨询24小时服务。对劳动争议、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法律问题,“网询”律师和热线接线员,加强研判和学习,做到优质答复。借助“宁波普法”微信公众号,编发转载疫情期间各种法律知识、动态信息、典型案例10余篇。

三、法律服务“优质化”,把农民工“请进门”。开启跨省协作模式,延伸法律援助触角,与湖北省房县签订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协作协议”,有力保障了宁海近4万房县籍农民工 复工复产。通过微信公众号、宁聚APP、门户网站、宁波交通广播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播放疫情期间农民工维权内容,发挥新媒体合力把农民工“请进门”。落实法律援助服务的跟踪管理制度,增强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和法律咨询回复律师的责任心,确保法律援助服务质量。起草《宁波市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提高法律援助经费,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应援优援”,真正让农民工“以法维权”。


信息来源: 宁波市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