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司法局探索“三化三调”工作法提升矛盾纠纷调处质效

  • 发布日期: 2020-12-29 18:27
  • 浏览次数:

西湖区司法局坚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区矛调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保障、完善机制、优化服务,高水平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调解工作前置化,矛盾纠纷“遇事先调”。一是夯实工作基础。在区镇村三级调委会全覆盖的基础上,组建婚姻家事、物业管理、校园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6个,集聚人民调解员1119名、专业调解律师资源库128名。此外,10名专职调解员、11名行政调解人员入驻区矛调中心和法院分中心,140名基层服务律师、6家行政调解律师团和6家诉源治理律所常态化支持镇街调解工作。二是建立先调机制。完善“一窗受理、一站服务”的矛盾纠纷受理流转机制,将各类矛盾纠纷按照项目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统一登记和交办,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进行调解,形成应调尽调的工作格局。三是突出层层化解。形成自下而上、逐级消化、有效衔接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最大限度发挥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村社“首道防线”、镇街“主阵地”、区“终点站”的作用。全区构建司法、公安、检察、法院、信访、网信和事权单位、属地镇街为一体的联动处置体系,实现接办调解事项全领域覆盖。

二、调解流程高效化,矛盾纠纷“即接即调”。一是压实“首问”责任。以“一窗受理”地或群众要求地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责任地,依托“矛盾纠纷调处单”和“一码解纠纷”,切实加强全流程管理和纪实,并为后续诉讼等环节提供参考,实现“一单走到底、一码扫到底”。二是确保“即时”解决。充分落实“马上办、现场办”的要求,对相对简易的纠纷事件,当场调处。同时积极探索“云端”调处,通过ODR、“西湖智调”等平台,打造在线咨询、在线预约、在线调解于一体的全时空、零距离调解模式。三是做到“限时”反馈。对于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疑难事件,及时确定牵头单位,并约定相关调解力量另行调处,努力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属地,防止“小事变大、大事变炸”。

三、调解力量合成化,矛盾纠纷“就地联调”。一是让调解资源“动”起来。统筹区镇两级矛调中心、调解专家库、律师服务团、行专调解组织、个人调解室、社会组织等资源,建立完善层层支援的调解力量联动机制,坚决做到“哪里有需求,调解力量就在哪里”。二是把调解力量“联”起来。加强调解力量和资源的整合,形成事件受理、分流处置、调度指挥、督办反馈和协同处理工作闭环,已逐步形成了一支联调联动的骨干调解队伍。三是将调解成果“用”起来。依托数据归集,对不同案件进行梳理和研判,总结归纳社会矛盾纠纷的规律性,实现对潜在风险隐患的提前预警,为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提供方向,为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做好参谋。

信息来源: 西湖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