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司法局“修心云日记”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 发布日期: 2020- 12- 23 15: 48
  • 浏览次数:

下城区司法局进一步深化社区矫正“交心日记”做法,将“交心纸日记”向“修心云日记”过渡,架起与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沟通的“连心桥”,有效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实效。

一、架起交心修心的“云通道”,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实时化”。一是积极动员云上“写”。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学习运用“浙里矫”在手机上写“修心日记”,通过操作演示,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对个人隐私担忧,让社区矫正对象放心踏实地书写和提交云日记。二是规范流程有序“写”。社区矫正对象每天在“浙里矫”的“修心日记”模块里,提交日记标题、每日心情符和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悟,浙里矫自动检测日记提交情况并及时提醒未书写人员。三是线上线下结合“写”。增设语音输入功能,社区矫正对象中的老年人或手部残疾的人可以语音录入云日记。通过线上“云日记”和线下“纸日记”有机结合,让修心日记的使用群体“一个都不能少”。

二、按下交流互动的“快进键”,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查阅点评“便捷化”。一是细化要求规范“评”。按照一般情况每周评,重点信息原则,充分运用云日记的“回复”功能与矫正对象开展“云交流”。自推广以来,已有社区矫正对象的云日记记录13380条,工作人员点评7674条。二是区分类别助力“评”。日记有生活工作动态、想法和愿望、感悟与悔罪等五类内容,“云点评”的同时对日记内容进行一到五星质量评分,激励社区矫正对象及时写日记、写出好日记。三是突出重点及时“评”。在“修心日记”模块中添加敏感词辨别等功能,有效提取重点信息。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现含有敏感词记录1099条,已全部跟进处置。

三、调准解决问题的“瞄准镜”,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教育“高效化”。一是分析研判“一个细节不错过”。评阅日记清除监管教育盲区死角,如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在日记中对巢客爆雷事件义愤填膺,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调解员帮助王某协调相关事宜,让王某解除心结,安心接受矫正。二是查处问题“一次违规不放过”。及时研判日记中的偏执思想和危险苗头,社区矫正对象邢某经常在日记中发表不当言论,工作人员在点评中多次强调监管规定和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强化邢某的身份意识。三是解难帮困“一个人头不漏过”。发现有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如社区矫正对象顾某因病住院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工作人员立即实地查访,联合相关部门对其开展临时救助,帮助其渡过生活难关。

信息来源: 下城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