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司法局探索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新模式
- 发布日期: 2020- 11- 06 14: 07
义乌市司法局创新个案矫正工作模式,健全矫治质量评估体系,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对象“循证修复”心理矫治工作,提高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精准性、规范性、实效性。
一、落实“三个主体”责任,确保有效融合。“循证修复”心理矫治工作以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司法所和社区矫正购买服务机构为实施主体,司法所负责排摸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底数,及时反馈心理测试、风险评估结果和走访谈话情况;社区矫正购买服务机构承接并实施“助矫修心”心理矫治服务项目,组织心理矫治对象开展阶段性测评、心理教育、个人访谈、个案辅导等持续性、针对性的矫治活动;社区矫正执法大队负责组织、指导、督查心理矫治及考核评价个案矫治效果。三方各有侧重、相互融合,确保心理矫治内容、时间、质量“三落实”。
二、集聚“三项资源”力量,确保矫治效果。一是建立心理咨询室。购置沙盘等专业心理工作辅助设备,设计多元素心理矫治文化墙,改善矫治软硬件环境。二是建立专业咨询团队。组建一支由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心理矫治团队,不定期聘请实务经验丰富的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工作队伍专业能力。目前已组织开展团体心理教育辅导14次。三是建立“一人一档”。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制定“一人一案、一案一组、一人一册”心理矫治计划,入矫时同步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建立心理评估风险档案。目前全市在矫的716名社区矫正对象全部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分类开展心理干预和心理矫治。
三、注重“四个步骤”推进,确保精准规范。一是前期摸排。引入心理健康测评、再犯罪风险评估等两大系统,线上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在“守界者”APP上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今年已完成入矫测评757人次,矫正执行测评848人次,解矫测评17人次。二是筛查需求。经过底数摸排,有效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犯因性因素,将犯因性因素较大的人员和重点管控对象列入心理矫治范围。三是制定计划。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犯因性需求和现实需求,科学确定矫治目标、矫治项目、矫治期间、干预方法等,逐一制定心理矫治方案。四是组织实施。根据矫治计划,项目化开展阶段性测评、心理教育、个人访谈、个案辅导等工作,确保矫正精确有效。
信息来源: 义乌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