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区司法局“三聚焦” 促进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 发布日期: 2020-11-27 17:11
  • 浏览次数:

金东区司法局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聚焦社会协同、多元参与、溯源治理,促进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加速推进矛调中心“最多跑一地”改革。

一、聚焦社会协同,推进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建立购买机制,统一购买区人民调解协会服务,形成“政府委托、协会选聘、调委会使用”工作模式,调增专项经费至100万元,选聘2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累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098起。完善服务清单,购买调解服务内容涵盖专职人民调解员的选聘管理、调解案件的咨询化解服务、调解案卷的归集、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服务等。协会从工作纪律、业务培训、薪酬待遇等六个方面,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待遇+以奖代补”薪酬机制,由第三方进行审计,对购买服务的质效进行评估验收。

二、聚焦多元参与,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质效。多部门联合调处,实现矛调中心左右联通,构建联合接访、矛盾调解、信访代办、法律援助、诉讼服务“五位一体”的多元化解平台,形成矛盾纠纷的发现、流转、调处、解决的闭环体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吸纳退休政法干警、律师、教师、乡贤等加入,进一步优化调解员队伍结构。整合安和心理服务、丹青工作室、金东志愿者协会、心陪伴家庭社会服务站等4家社会组织力量,提供联合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线上+线下”服务。专业力量全程助力,开展法学专业人才到矛调中心驻点参与纠纷调解,与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建立矛调中心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专家智库、调解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在纠纷调处化解的科研课题、理论研究、学术论坛、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强强联合。

三、聚焦诉源治理,推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实质化运行。规范调解前置程序,针对物业、金融、借贷、合同纠纷等重点领域,立案前引导纠纷进入调解前置程序,通过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合同法律效力,今年累计司法确认352起。创新推出“四色”预警机制,对照矛盾纠纷隐患61种情形生成红橙黄蓝四色图表,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和重要敏感信息。疫情期间推行“云调解”解纷,线上受理68起,推行“你点我办”纠纷调处机制,实现服务“反向跑”、证据“现场核”、协议“家中签”。构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金华银行、成泰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建立信用借贷逾期纠纷快速解决通道,单月成功调处39起,涉及金额480余万元。探索企业信用纠纷调处,解决企业“三角债”困扰,破解企业供应链堵点,搭建企调通平台,服务民营经济“反向跑”。

信息来源: 金东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