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助力基层治理

  • 发布日期: 2020-11-19 20:43
  • 浏览次数:

青田县司法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深入探索,不断提升独具地方特色的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季宅模式”。 2020年,“季宅模式” 通过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

一、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调解网格。坚持网格化管理,构建村民小组、村、乡、县四级调解网格。村民小组配备以党员为骨干的网格调解员,各村设立村级调解委员会,每周开展网格排摸,第一时间发现并介入苗头性纠纷,做好事件源头化解。整合综治、信访、司法等部门科室成立乡(镇)大调解中心。加强县矛调中心服务功能,建立涉企、涉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各种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2020年全县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750件,成功率99.9%。

二、培养一批“富有经验”的调解能手。各乡镇主动引导民间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吸纳市县人大代表、村干部、离退休干部、乡贤充实调解人才库,优化调整全县32个乡镇(街道)调委会、393个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人员构成。成立“调解专家库”,精选擅长调处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不同类型纠纷的专业人员91人,逐步打造一支专业化精英化社会化的调解队伍。

三、探索一套“适宜本土”的调解方法。在矛盾纠纷调解实践中,“季宅模式”工作法不断融合地方特色,探索出以“早介入、清现场、明是非、解怨恨、重结果”为核心的特色调解方法,从矛盾纠纷的初始排摸直至最终调解结束,进行链条式调处,该模式作为浙江省首个在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标准化领域立项的国家级项目,在今年9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季宅模式工作方法规范》《村调解室统一标准规范》等十余个工作规范,在全县得到大力推广,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矛盾纠纷化解实现“三升三降”。

四、固化一项“三调对接”的联动机制。建立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机制。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调解时,涉及民事部分积极协调人民调解员参与行政调解。根据“三调对接大联动”制度引导双方到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并在县人民法院设置人民调解工作对接窗口,做到每件矛盾纠纷有登记,调解有记录,结果有协议,法院有确认,实现“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案结事了”。

信息来源: 青田县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