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司法局推出法律援助服务指数管理系统
- 发布日期: 2019-07-08 17:53
温州市司法局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立足大数据叠加效应,大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2018年,浙江省委托温州市试点开发法律援助服务指数管理系统,于年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初步形成“以信息化促标准化,以标准化促优质化”的“温州样本”。
一、认真打造“大数据+法律服务”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一是搭建服务指数体系架构。着眼地区性法律援助整体工作,针对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搭建法律援助服务指数体系基本框架,构建指数体系。二是明确服务指数生成逻辑。法律援助服务指数科学设置数量、质量和管理三个子指数,其中数量子指数由万人比、同比增速、申请率和初审率4个指标组成,质量子指数由法律援助案件日常评估得分、法官满意率、当事人满意率、咨询答复满意率4个指标组成,管理子指数由经费保障、案例管理、案件回访3个指标组成。三是创新服务指数评价模式。根据指数体系中各指标考核要求、目的和任务,有针对性地区分设置得分权重和计分方式,全市排名折算指标分值、得分平均值作为指标分值、计数得分、满分倒扣等多种计分方式相结合。
二、实现“指数驱动”精准法援全覆盖。一是发挥数量子指数的作用,扩大服务广度。数量子指数体现法律援助服务覆盖面,子指数越高,覆盖面越广、受众越多。2018年,温州市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全面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万人比由12件/万人升至18件/万人,同比增长40.82%。二是发挥质量子指数的作用,提升服务质量。质量子指数体现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子指数越高,质量越高。2018年,根据服务平台收集的数据得出,当事人满意率99%,法官满意率100%。说明无论是从受援人的主观感受,还是从经办法官的专业判断,温州市的法律援助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外界认可。三是发挥管理子指数的作用,加强管理能力。管理子指数体现法律援助服务管理水平,子指数越高,管理能力越强。例如,以温州泰顺县和永嘉县相比较,前者增加经费预算、提高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补贴标准,2018年经费保障位列全市第7名,较2017年名次有了大幅度提升;后者预算经费同比增速15%远低于案件同比增长率58.63%,经费保障则居全市之后。
三、创新“评用一体”公共法律服务评价体系。一是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服务指数主要指标如数量子指数、质量子指数与日常信息化业务直接挂钩,通过系统直接生成,实现即办、即查、即评价;服务指数还能够利用数据分析功能分析各子指数和指标的数据变化情况,客观反映评价各地法律援助服务阶段性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性问题。二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服务指数选取的指 标,既有体现内部评价的项目,如初审率、法律援助案件日常评估得分、咨询答复等,侧重于司法行政内部对法律援助服务的管理和考核,也有体现外部评价的项目,如当事人满意率、法官满意率、获奖案例等,着眼于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法官、媒体和社会大众对于法律援助服务的认可程度。内外评价相结合,通过不同立场、不同视角,更加客观、全面地对法律援助服务进行准确评判。三是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服务指数在设计上,采取统分结合的形式,各项指标既能独立评分、分别展示,也能以指数、子指数的形式完整体现,实现整体全面评价和局部重点评价有机结合。不同的子指数、指标评价的侧重点、目的和任务各不相同,既可独立运用,又能关联分析。
信息来源: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