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的“心”行者
——记“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候选人省南湖监狱徐卫青

  • 发布日期: 2019-06-18 10:00
  • 浏览次数:

徐卫青,男,浙江安吉人,197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本科学历。曾担任浙江省南湖监狱南湖小学副校长,狱政支队支队长,教育改造科科长,六监区党支部书记、政治教导员,一监区党支部书记、政治教导员,现任浙江省南湖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曾获全国监狱劳教(戒毒)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最美公务员”、第十二届浙江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浙江省首届最美政法人、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第五届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浙江省第二届最美监狱人民警察、浙江省司法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创新教育,动其心而正其行

2015年3月,徐卫青担任一监区政治教导员时提出了“微心愿教育改造工作机制”。他说,要让服刑人员从“服从”变“遵从”,就需要他们从内心接受你。微心愿机制就是将每名服刑人员的考核分折算成心愿积分,服刑人员可以用积分兑换心愿,心愿由民警来帮助实现,动其心而正其行,这项机制实施后,很快见到了效果,给一监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实施至今,有7000人次享受了微心愿政策,创下了一年多时间里一千余名罪犯未发生较大违规违纪的纪录。

徐卫青对狱内侦查、基层团队建设、青年民警培养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实践经验,先后有“监狱基层教育者的三件事”、“个别教育与三十六计”、“归巢行动”等多项创新做法与经验得到认可和推广。他执笔的《“三十六计”智慧在个别教育中的借鉴和运用》在《浙江监狱》上连载,徐卫青将多年教育服刑人员的经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每一计结合了说明、案例等实用分析,指导青年民警如何开展个别教育,受到了广泛好评。


师者风范,带领队伍前行

午休时间,徐卫青的办公室大门始终敞开。民警小李遇到了择岗问题,中午特意赶来请教,徐卫青分析了两个岗位的优劣和小李的特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小李满意的离开。这样的请教和咨询,已成为徐卫青工作的一部分,无形中他也担起了“师者”的角色。

徐卫青把对工作的理解和多年的经验,事无巨细地传授给团队民警,激发他们爱岗敬业,快速成长。在他的带领下,民警职工自觉放弃休息加班、出现问题主动解决、小改进、小创新等现象已成为常态,传帮带、课题制、精英小组、攻坚小组等形式,已成为民警快速成长的有效载体,所在团队是大家公认的人才成长基地。


实践兴业,担当铸就忠诚

他忠诚使命,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不断加强支部建设和班子建设,带领团队讲政治、讲党性、讲规矩、讲责任、讲担当。所在的团队,不管是队伍建设能力,还是监区安全水平,包括罪犯习艺改造质量,都在监狱处于领先位置。

他创建了“徐卫青工作室”,致力于罪犯教育教学研究和青年民警的传帮带实践,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民警的充分认可,成为浙江省监狱管理局首批命名并授牌的8家创新工作室之一。在监区的四年,监区先后荣获“全省监狱系统先进集体”“省司法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四年获得“监狱先进集体”,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并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徐卫青的人生座右铭,这也正是监狱民警职责与使命的真实写照。“用心、信心、恒心、责任心”,在高墙的深处,有这样的一群“行者”用大爱、真情、责任、坚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践行着新时期监狱警察的铮铮誓言。

                                                                                                                              

信息来源: 组织教育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