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司法局多举措优化公证服务老年人工作

  • 发布日期: 2019-05-10 15:47
  • 浏览次数:

杭州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公证法律服务优势,积极指导全市公证行业创新举措、优化服务,努力为全市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

一、公证遗嘱服务再升级。结合司法行政系统“法治惠民服务月”活动,创新推出70周岁以上老人首次免费遗嘱公证服务,积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杭州司法行政网、“杭州司法”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强活动宣传,让更多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了解活动。2018年以来,市属公证机构共提供遗嘱公证类法律咨询7944人次,接受70岁以上老人预约办理登记2732件,完成免费遗嘱公证办理2352件。杭州市国立公证处在全省率先推出“遗嘱证”服务,遗嘱证只注明当事人姓名、身份证号、公证书编号等信息,具有体积小、易于保管、保密性好等优势,公证处提供免费遗嘱保管服务。

二、公证法律宣传进万家。与杭州之声电台“民情热线”栏目合作开展公证法律咨询进社区活动,围绕老年人关心的遗产处置、继承、遗嘱、意定监护等问题,采取以案说法、专题讲座等形式,向社区老人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婚姻法》等法律知识,介绍遗嘱的书写、继承人的顺序、何种情况下丧失继承权、意定监护制度等与的公证法律知识。2018年至2019年一季度,全市公证机构开展公证公益进社区咨询活动110场;与天水街道、闸弄口街道、九堡街道等联合开展公证知识宣讲、咨询7场;进企业、院校、律所进行公证业务讲座47场;举办公证公益大讲堂11场;结合学雷锋纪念日、“七一”、重阳节举办公益遗嘱公证专场办理活动16场。

三、公证便民举措再优化。公证机构优化服务措施,成立专门服务团队,落实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纳入业绩考核,同时开辟服务窗口和热线电话,配备轮椅、老花镜、饮水机、医药箱、等候座椅等便民设施,方便老年人咨询及预约。对行动不便、年龄偏大的老年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并结合“3·5”学雷锋日、重阳节、“七一”建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等活动,开展集中办理服务。2018年以来,全市公证机构联合法律援助中心,对老年低保户和经济困难户减少或者免收公证费,共计办理法律援助283余件,减免公证费用11.6万元;针对老弱病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120余次。对符合免费遗嘱公证条件的,严格按照程序录音、录像,客观、全面了解老年人诉求,详细制作询问笔录,确保遗嘱公证质量。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