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司法局“三个坚持” 助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
- 发布日期: 2019-04-09 14:52
诸暨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开展“服务企业 服务群众 服务基层”活动的部署要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惠民服务措施,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
一、坚持资源整合,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坚持“最多跑一次”改革,秉持“集约+高效”理念,2018年实现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内驻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等机构组织15家,主动“打包”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提供超市式服务,群众可以直接在中心接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公证等公共法律服务,解决群众多跑腿的麻烦。推出“开放式接待”,业务办理区配备全开放的办公桌,使交流更便捷、服务更人性化。,律师每天驻“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坐班问诊”,解答群众法律问题、维权指引。今年以来,接待来访来访群众764批1164人次,接听来电1077个,累计解答法律咨询1841次。
二、坚持惠民便民,聚焦法律服务“零距离”。规范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坚持“经办人员负责到底、上门服务负责兜底”的服务原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法律服务。实行“全市通办”,打破法律援助申请地域限制,帮助当事人向异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推出“容缺代办”服务,充分发挥农村法顾及法援工作站的作用,对于证据缺失需要代办的当事人,帮助其调查核实相关情况。截至目前,已容缺代办法律援助案件177余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在核实情况后,预约时间登门受理。2018年提供上门法律服务15次,切实做到法律服务惠民便民。
三、坚持“互联网+”,打造法律服务“e平台”。打造法律服务“e平台”,集“12348”中国法网、矛盾纠纷在线化解、“1963法润”直播平台等功能,并设置“法治体验馆”“智能机器人”“无人律所”,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截至目前,“1963法润”已播出37期,累计收看用户数达583余万,评论留言数达10万余条。法治体验馆自2019年1月试运行以来,已接待参观体验7批,累计参观者400余人。群众可通过“12348”浙江法网、“浙江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城市服务等方式进行网上法律援助申请及咨询。中心配备“互联网无人律所”,24小时在线,群众可享受每天半小时免费与律师视频连线服务。配置法律服务机器人“小曼”,向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实时提供视频咨询、赔偿计算等服务。
信息来源: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