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报道临海市社区矫正“公益+”教育管理新模式
- 发布日期: 2019-04-25 17:36
4月25日,浙江新闻客户端以“一群‘特殊’的红马甲志愿者……”为题,报道临海市社区矫正“公益+”教育管理模式。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和风细雨、春光明媚的四月天,临海有这么一群红马甲志愿者行走在大街小巷,穿梭于茫茫人海。他们的身份很特殊,因为他们曾经犯过错,被法律制裁过;他们也很普通,除了一身红色,洒落在人群中激不起一丝“浪花”;但他们所面临的“工作”却很高尚,他们倡导文明、摒弃恶习,向市民宣传礼让、遵守公德,同时他们也接受再教育再感化,他们的足迹留印在临海的各大景区、陵园、医院、客运中心等地,他们有统一的名字:临海市社区矫正红马甲志愿者。
近年来,临海市司法局主动适应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新任务新要求,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公益+”教育管理模式,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助力共建文明美丽城,为高质量建设活力品质幸福临海贡献力量。
文明先行 美丽共建
“稍息,立正,带上工具,出发!”随着临海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的一声令下,30名社区矫正红马甲志愿者整装出发,分成3组奔赴指定区域。在灵湖景区,在东方大道,在台州府路,他们穿戴志愿者服装、志愿帽,手里拿着垃圾夹、垃圾袋,清除景区、人行道上散落的垃圾,维护非机动车停放归位,劝阻乱账乱涂等不文明行为。
临海市社区矫正中心投入运行以来,执法大队分8批次,先后组织了240名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教育、法治讲座、社区服务。
“全市共有社区服刑人员600多名,我们每周都会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内容包括治安巡防、植树造林、文明劝导等。”社区矫正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还将继续深入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引导社区服刑人员从思想和行为上不断改造、充实、完善自我,帮助他们修复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平安临海创建、文明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祭扫英烈 洗涤心灵
在东湖烈士陵园,25名社区矫正红马甲志愿者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清扫保洁用具,不停地劳动着,有的将陵园前广场上的落叶扫成一堆;有的用簸箕将垃圾收集起来,装入垃圾袋里;还有的拿着脸盆、抹布拾级而上,将烈士墓碑一块一块擦拭干净……
“我们组织这次祭扫活动,是为了让广大社区服刑人员在实际劳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重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树立爱国爱党情怀,强化法纪观念,筑牢思想防线,守住道德底线。”社区矫正执法大队负责人说。
祭扫活动结束后,社区服刑人员程某某在先烈的墓碑前久久驻足,不愿离去:“今天的劳动,对我来说就像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们身处这一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后,我一定痛改前非、将功补过,做一名守法的合格公民。”
助力创城 重塑人生
“在公众场所吸烟产生的二手烟有害健康,这是禁烟宣传单,您看一下。”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劝导正忙。
为助力健康促进城市创建,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组织辖区内的32名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禁烟宣传劝导活动。当天除了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还有崇和门广场、新客运中心、中医院3个点位同步开展劝导活动。
“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存在消防隐患,我们希望通过劝导,让大家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同时,我自己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身价值,对今后的新生活充满信心。”参加活动的社区服刑人员王某说。
信息来源: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