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司法局“三位一体”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工作

  • 发布日期: 2019-04-02 11:38
  • 浏览次数:

西湖区司法局通过不断“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队伍、完善管理制度”,以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法律援助工作的根本职责,促使法律援助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法律援助服务形式。一是建设站点,健全网络“惠”民。先后在11个镇街以及区法院、区劳动仲裁院、区看守所等13个相关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区190村社、8家律师事务所和14家养老机构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健全完善全区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体系,方便群众就近提出法律援助申请。二是技术升级,延伸触角“便”民。在开发西湖区网上法律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将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与“12348”法网中“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等各项服务功能进行全面整合,投放到镇街部门,更加方便老百姓就近办事、网上办事,通过自助机的视频咨询功能,为该区看守所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三是试点改革,服务内容“利”民。先后参与刑事速裁程序试点、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试点、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等一系列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工作,创新值班律师工作制度,明确司法流程,规范试点相关的法律文书,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范围,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益。

二、重视人才培养,提升法律援助服务队伍。一是打包签约制度,稳定援助律师队伍。创设“打包签约制”,选拔出规模较大、业务能力强、信誉度高、社会评价好、热心公益事业的律师事务所,并从中挑选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律师,分别与律所和律师签订法律援助服务协议,将该区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与法律咨询服务全部打包交给签约律师事务所和律师。通过严要求选拔、全方位考核、动态汰换机制,由来自全区11家律师事务所的36名律师组成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群众口碑好、满意度高的援助律师团队。二是培养专业团队,打造精品律师队伍。根据签约律师事务所的特色业务和律师的专业领域,将签约律师分成劳动争议、未成年人保护、婚姻家庭、刑事辩护等若干专业的办案团队,积极推荐法律援助律师参与到全区乃至全省各项法律工作中去。区劳动仲裁院首批兼职仲裁员、区“老娘舅”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组、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死刑案件专业辩护团队等团队中都有签约律师的身影,打响西湖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队伍的品牌。

三、完善管理制度,保证法律援助办案质量。一是“最多跑一次”,跑出新速度。制作《法律援助申请所需材料一次性告知书》,罗列常见案件申请法律援助需要的相关文书材料和证据材料,累计发放告知书20000余份,极大减少群众上门次数。梳理窗口功能,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民群众提供当场申请、当时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的“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尤其是群体性讨薪案件中,当日上门的群众可完成当日办结。二是工作制度细化,确保高质量。针对案件的办案流程,实行申请前一次性风险评估、办案中“全程跟踪监督制”、庭审旁听制、办案后刑事案件二次回访制、案结审查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既从案件的受理指派到办结的流程作出明确规定,也对各个案件的承办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保证援助律师的服务质量,极大地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案卷归档规范,达到高标准。根据省市《法律援助服务标准》的要求及法律援助案件承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案件卷宗材料要求。邀请专家、律师对归档材料中涉及到的询问笔录、庭审笔录、辩护词等法律文书的格式作进一步完善。整合成新案卷标准,内容包括收案、阅卷、会见、调查取证、起诉立案、出庭辩护和结案的各个环节,成为杭州市和其他城区借鉴参考的案卷模板。2018年,10份民事法律援助案卷代表杭州市参加司法部法律援助案件考评,在全国有近1/3案卷不合格的评选结果中,西湖区案卷无一不合格。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