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司法局聚焦社区矫正“三体系”践行“治本安全观”

  • 发布日期: 2019-04-17 15:04
  • 浏览次数:

玉环市司法局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严格执法、科学管理,社区矫正工作连续三年获台州市第一。3月30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详细介绍该局“心服务·新天宜·馨矫正”社区矫正项目情况。

一、筑牢实战根基,构建规范化监管体系。一是以制度提质量,推进执法标准化。制定《玉环市社区矫正工作手册》《玉环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处罚案件证据指导标准》等工作流程指导手册,并通过流程图进行直观表现。二是以科技促监管,推进执法智能化。通过多项定位技术有效构建智能化社区矫正安防体系,并通过政法一体化平台及时掌握与社区服刑人员相关的执法信息,切实开展智能化管理和动态分析。目前,利用实施手机定位363人、APP定位284人、电子腕带双管控48人,成功与法院执行协同案件27件。三是以督查强落实,推进执法规范化。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社区矫正执法质量进行全面督查考核,并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执法检察监督协作机制,在社区矫正中心设公检法联络室,积极配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活动向集中劳动、集中学习等日常工作延伸,全面推进社区矫正文明规范执法。

二、深化社会帮扶,构建联动性矫正体系。一是构建县乡两级标准化执法体系。在县级设立“三区十室”标准社区矫正中心配置警力1人、工作人员7人,集中行使执法职能。根据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地域面积,在全市11个乡镇、街道设置港南、港北两支执法中队,配置政法专编8人、社工14人开展日常矫正。二是完善基层社区矫正防控体系。发挥“四个平台”全科网格作用,将社区矫正相关工作正式列入网格员职责范畴,以网格员为触角全面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动态,推进政府监管与社会参与一体联动。截至目前,已建立村级社区矫正工作站189个,志愿者145人。三是创新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在全台州率先试水社区矫正工作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将社区矫正业务工作中非执法类工作交由楚门天宜社会工作服务社进行承接,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职业化、专业化、项目化、个性化的“菜单式”帮教帮扶,拓展参与渠道。

三、创新多元参与,构建针对性教育体系。一是多形式开展公益服务。在清港苔山塘文旦基地内建成公益劳动基地,创设交通劝导等形式的义工服务,全面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共拥有公益服务基地11个,组织开展公益服务1455人次。二是多门类组织教育学习。轮流安排黄丝带讲堂和社工组织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授课,并将每一期课程录制成视频巡环播放次。第一季度已开展“黄丝带”授课999人次,社工授课520人次。三是多渠道推进社会融入。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犯罪类型、管理等级、文化程度等特征进行“互联网+”APP手机在线教育,由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每月4小时在线学习任务,并通过随堂测验、阶段性测试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智能化评估。第一季度已开展思想教育活动876余人次,APP使用覆盖率高达86.13%。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