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司法局聚焦“四化”打造“智慧矫正”新模式

  • 发布日期: 2019-12-03 18:00
  • 浏览次数:

义乌市司法局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监管规范、教育全面、帮扶有效的“智慧矫正”新模式。 

一、聚焦人员信息电子化,建设矫正数据网。依托全省统一社区矫正综合管理平台,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电子档案,实现基础信息、监督管理、教育矫治电子化,促使档案管理更专业、数据查询更便捷。目前该市已建立电子档案1500余份。启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在社区矫正中心和司法所配备人脸指纹识别仪,集中采集报到信息,落实当面报告、集中教育、社区服务等活动签到,方便一体化管理。 

二、聚焦定位监管精准化,建设多维监控网。实现“手机定位+电子手环”“双管控”,对全部在矫社区矫正对象实施手机定位,设置电子围栏,实时掌握活动动态。目前实施手机定位600余人,经审批免除人员外全部纳入实时电子监管,定位率98.9%。在手机定位基础上,为部分重点对象佩戴“电子手环”,加强定位监管,实现活动轨迹全过程、全时段、全区域监控。目前佩戴电子手环20余人。 

三、聚焦信息核查日常化,建设最严防控网。严格要求社区矫正对象执行手机在线签到,通过手机自拍照片上传平台后,监管软件自动同步位置信息,每日安排专人查看、抽查在线签到情况,每周核查400余人次,对不按规定在线签到人员进行电话提醒,多次提醒未改正的予以训诫或警告。49名执法人员依托“之矫汇”APP移动端实时查看定位信息,实现日常监管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每日对社区矫正对象手机关机、越界、停留超时等异常情况进行核实并及时处理,对重点人员、无业人员、拥有两个手机人员进行电话抽查,避免人机分离。 

四、聚焦帮扶教育人性化,建设便捷服务网。充分发挥社工机构、志愿者等专业力量作用,提升服务品质温暖社区矫正对象。针对遇到困难的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社工机构通过线上查找招录信息、线下主动对接部门等多种方式,为有一技之长的社区矫正对象牵线搭桥提供就业机会。今年以来,已帮助10余名困难社区服刑人员成功就业。成立五彩公共法律服务志愿团蓝色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团,依托志愿汇app系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线签到、信用分记录等功能提升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参与社会服务的质量,增强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