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司法局“1+2+3”推进“311个案矫正”试点工作

  • 发布日期: 2019-11-13 16:57
  • 浏览次数:

东阳市司法局积极贯彻落实省司法厅部署,着力加强“精准矫正、个性帮扶”,稳步开展“311个案矫正”试点工作,成效渐显。 

一、搭建一个阵地,“线上线下”统筹推进。优化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双基地”同步升级:在个案矫治基地设图书阅览室、电教室、个别谈话室、训诫室、心理矫治室、活动室等功能区;在心理矫治基地设测评室、咨询室、团辅活动室、宣泄室、放松治疗室、档案室等功能区室,丰富主题走廊、主题墙,营造浓厚的心理矫治氛围。在“东阳市社区矫正协会”微信公众号增设“心理矫治服务平台”,设有心理科普、心理测评、心理微课、在线倾诉等模块,每周定时推送心理微文、心理FM,社区服刑人员可随时随地进行量表测试,24小时在线咨询心理专家,有效提升心理矫治的人性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谋划两项机制,“高屋建瓴”科学矫治。出台《东阳市社区服刑人员“循证修复”个案矫治工作方案》,持续做强东阳社区矫正特色教育管理。承接99公益“大手拉小手”亲子矫正、民政公益创投“助矫修心”心理矫治服务、省关心桥基金会“关心桥驿站”、福彩“关爱青少年罪犯彩虹行动”等四项个案矫正项目,加强矫治针对性。建立个案矫正考核体系,考核评价分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统计三部分:评价指标中,设置活跃指数、纪律指数、再犯风险指数三个项目,评测社区服刑人员出勤情况、完成内容和取得效果;评价方法中,采取量表测评、专家考评、机构检评“三评”法,量表测评重占20%,专家考评权重占40%,矫正机构检评权重占40%;评价统计中,围绕三个指数,按权重计算最终分值,建立社区服刑人员个案矫正档案。 

三、狠抓三个环节,“精准滴灌”效果凸显。按照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的“四定”要求开展个案矫治,坚持一个项目跟到底,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和月度方案,保障矫治效果最大化。建立“三色筛查”评级定档机制,多渠道综合评判社区服刑人员症结和需求,确定红、黄、绿三类干预等级,根据等级分配师资、确定矫治方案,并定期进行复评和调整。针对群体类别,设计形式多样的矫治活动,如户外拓展、团队游戏、展馆参观、手作、运动会等活动方式,寓教于乐。自试点以来,累计结对帮扶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20对,组织亲子活动9场180人次参与;开展帮扶活动16场参与792人次,其中52人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活动1116人次,跟踪治疗53人全市社区服刑人员违规率同比下降36%,脱管率、再犯罪率均为零。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