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司法局五法并用提升社区矫正修心教育成效
湖州市司法局五法并用提升社区矫正修心教育成效
- 发布日期: 2018-11-14 11:42
湖州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省矫正办关于修心教育的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向社会输送‘合格产品’”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平台,五法并用提升社区矫正修心教育成效。
一、学习教育引领。广泛开展“幸福人生,与法同行”法治教育主题活动,邀请法官、律师开设“以案说法”法律大讲堂,在社区服刑人员中开展“我与法”征文活动、观看普法栏目剧、参观法治文化公园等,活跃法治教育形式。在社区服刑人员中开展“每季读本书”活动,讲述最能感动自己的故事,开展交流分享读书会,促进读书明理。充分运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讲好文化故事,引导和激励社区服刑人员崇善向上。德清县通过“游子文化”“防风文化”“蚕桑文化”“忠勇文化”等“德文化”品牌,做好挖掘特色文化精髓和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内在转化的结合文章。
二、各类仪式规范。市矫正办在全省率先建立一套社区矫正仪式,涵盖入矫宣告、集中点验、警示专项教育、认罪悔罪教育等十大教育矫治内容,印制仪式规范操作手册发放到县区局和司法所,通过规范行为和程序,促使社区服刑人员修心改造。组织忏悔罪行思想汇报、“一段经历 新的起点”“感恩、忏悔”一封忏悔信等入矫教育。给“劳动节”“母亲节”等,都赋予修心内涵,开展诚信宣传、祭奠英烈、传承工匠精神、点亮亲情等活动。安吉县司法局联合县法院,在梅溪设立补植基地,组织破坏环境资源的69名社区服刑人员全部参与山林复绿行动。
三、真诚交心沟通。全市全面推开社区服刑人员记“交心日记”工作,做到社区服刑人员“记日记”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评日记”双落实,通过社区服刑人员心情流露和提问、咨询、反映困难问题等,实现“小日记”掌握“大信息”,工作人员见微知著、“真心换真话”,引导和鼓励社区服刑人员向好向善。长兴县通过“交心日记”准确掌握社区服刑人员信息,帮助办理低保及农保、临时救助等共计93人次。
四、公益活动感化。将社区服刑人员纳入公益活动志愿者队伍,让他们接受“正能量”熏陶,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实现自我感化。各县区开展“周行一善”“让爱传下去”等公益活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志愿参与敬老院献爱心、“剿灭劣V类水”、文明出行、创建文明城市、我为小区保洁等多种主题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传递良好的社会风尚。
五、社会力量帮扶。树立“大教育”理念,把修心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工程来抓,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帮扶。市矫正办首批聘请25名专家参与修心教育活动,建立修心教育法律教育、人文教育、心理矫治(咨询)、个案矫正四类专家库。开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教育授课比赛,评选出15个修心教育优秀授课课目,供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学习借鉴和社区服刑人员点播学习。吸收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加入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县区矫正办与心理协会合作,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心理服务。县区矫正办与县区人才市场、技能培训中心等合作,开展社区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开设社区服刑人员招聘专场,今年以来,社区服刑人员220余人次参加技能培训,23人通过技能培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信息来源: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