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矫治能手助力服刑人员重获新生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何金弟

  • 发布日期: 2018-01-02 09:00
  • 浏览次数:

他刻苦钻研,将自己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运用到监狱罪犯管理工作的实际当中,日复一日地开展罪犯心理咨询和犯情排摸工作;他用心理矫治专业技能“挽救”了许多心理出现状况的罪犯,精准研判并消除了一个又一个的监管安全隐患……

他就是杭州市西郊监狱主任科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何金弟。作为我省监狱事业工作中的佼佼者,他曾先后3 次被评为“市局优秀共产党员”,2 次被评为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教育(心理)矫治先进个人、教育改造先进个人,并荣获市局级个别管教能手、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十大百优”提名奖,全省监狱系统优秀心理咨询师等称号;还被省监狱管理局聘为教育转化专家, 被杭州市安置办聘为心理咨询专家库成员。2016年,何金弟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罪犯心灵的捕手 

在杭州市西郊监狱,如果罪犯心理出现问题需要解决,几乎所有的民警都会想到何金弟。甚至,许多罪犯刑满释放之后, 心里有“解不开的结”,还会主动跑到监狱,想和他聊一聊。

何金弟曾是西郊监狱子弟学校的教师,因为监狱社会功能的转移,他成为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负责监狱新入监罪犯心理评估工作。入监新犯危险性评估是西郊监狱从2008 年开始的在犯情排摸管控上的一项特色工作,其专业性和实用性得到了省、市局以及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系的肯定。何金弟是该项工作机制的最初规划者和倡导者,那时他还在教育科工作,在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外,每年还要从近千份入监新犯的心理测试表中寻找心理疾病隐患的蛛丝马迹。对任何有可能存在监管安全隐患的个案,他都会找到当事罪犯进行心理面谈,向主管民警了解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行为和个人成长史等方面进行分析,逐一排查,并进行详细记录。通过这种方法,何金弟每年能排查出一百多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或危险性的罪犯,并提出转化方案,为各新犯接收监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项工作耗时又费精力,而且经常在工作时间上无法协调, 何金弟就放弃休息时间,深入监区收集分析材料,确保入监评估质量。能将这些大量而又纷繁复杂的工作处理得有条不紊, 靠的就是何金弟高度的责任感和默默的奉献精神,使监狱消除了一个又一个的监管安全隐患。

2015 年10 月份,从教育科调到了入监监区工作后,他又把罪犯中期改造危险性评估和出监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作为下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2016 年5 月份,杭州市西郊监狱以何金弟名字命名的“何金弟心理工作室”正式成立。

 

重塑希望的引路人

“我希望我做的心理咨询工作能有些作用,帮助服刑人员顺利改造,早日新生,也为监狱的监管安全稳定发挥点作用。” 何金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罪犯的心理问题显隐不一, 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能够主动诉求寻求帮助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送咨询到监区”成为了何金弟的一项日常工作。久而久之,何金弟成为了一名“随叫随到”的专家,成为监狱的“专家门诊”。不论什么时间,不论白天晚上,只要接到来自监区的电话,何金弟都会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为来访者答疑解惑。何金弟利用自身心理学专业优势想方设法地帮助许多罪犯走出心理困境或缓解症状,成为监狱里最受监区和罪犯欢迎的心理咨询师。

罪犯沈某因交通肇事罪判刑三年,服刑以来,一直被心理问题所折磨。自发生交通事故以后,该犯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一闭上眼睛就会在眼前出现死者恐怖的脸,听到或看到与事故现场类似的声音或场景,就会浑身发抖,脸色发白,呼吸困难; 在服刑前,曾经咨询过心理医生,但没有效果。何金弟仔细分析了该犯的情况及个性特点,采用空椅子技术一举解决了他的睡眠问题。该犯在几年来睡了第一个安稳觉后,激动地向监区要求当面谢谢何警官,说何警官是他的大恩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 何金弟的仁心仁术“挽救”了许多心理出现状况的服刑人员。


信息来源: 省司法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