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司法局推行“四走访”做好社区矫正分类施教帮扶

  • 发布日期: 2017-09-30 11:54
  •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市相关工作部署, 温岭市司法局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模式,通过推行“四走访”,有效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实时动态,扎实推进分类施教帮扶,确保温岭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健康运行。今年以来,已走访社区服刑人员3350人次,实现走访工作横到边、纵到底。

  一是预约走访,实现精准施教。针对首次走访,考虑到社区服刑人员学习、工作时间等客观因素,事先与其约定走访的时间、地点,在交流中深入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现状,观察家庭基本情况和周边生活环境,掌握思想动态,了解实际困难,为制订下一步监管帮扶方案打好基础。如在首次预约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周某认罪悔罪态度好,发奋学习,但因原录取学校思想理念和监管条件的原因,导致大学入学困难,后经多方沟通协调,成功帮其安排在本地一所大学就读,使周某重拾对未来的信心。

  二是突击走访,排解风险隐患。在事先不通知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下,突击走访家庭或工作地点,了解真实的生活状况,及时发现监管中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并调整矫正方案。该走访模式一般采用“拉家常”的说话方式,体现对被访服刑人员的关心,避免产生被“特别照顾”的思想和排斥心理。如在突击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朱某与前夫因小孩抚养问题发生激烈争吵,于是及时安抚双方情绪,并安排调解员上门劝解调和,成功化解了双方的矛盾纠纷,增强了朱某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同感。

  三是间接走访,广纳群众意见。间接走访社区服刑人员的亲友、同事、村干部等,听取“第三方”对其矫正表现的描述和评价,交叉印证各方信息,更全面地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表现,从而作出客观评估。如社区服刑人员陈某在矫正期间发明了“基于滚珠启闭的空气压缩机停机及起动卸载装置”并获国家实用性专利,工作人员得知后开展了间接走访,全面了解和评估其矫正表现后,为其提请减刑申请并获得“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九个月”的减刑奖励。

  四是联合走访,提升工作实效。针对高风险或有特殊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联合相关部门组建走访小组,召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合议,及时调整矫正方案,开展分类施教帮扶,合力实现矫正目标。如联合公安机关走访具有赌博倾向、不服管教的社区服刑人员,遏制侥幸心理,促使遵纪守法;联合妇联走访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疏导其心理问题,重塑其生活信念;联合民政局、教育局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实现社区矫正与社会救助体系的无缝衔接。2016年以来,通过联合走访共帮扶130多个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获得各类社会救助200多万元。如日前联合帮扶一名期满解矫的社区服刑人员,帮其三个非婚生子办理了户口和低保,一举解决了子女监护、教育和生活费来源问题,受到浙江法制报、温岭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