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司法局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

  • 发布日期: 2017-08-30 17:51
  • 浏览次数:

  近年来,金华市司法局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多主体培育、多渠道参与”的社区矫正模式,将社会力量引入社区矫正工作,延伸日常监管视角,丰富教育矫正内容,拓展帮困扶助方式,有效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和质量。
  一、制度化规范,激活内在动力。一是建立完整有效的考核机制,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市、县、乡级层层签订社区矫正社区监管责任书,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实。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将社区矫正经费全部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财政预算,并取得相关政策支持。三是建立协同协作机制。明确司法所负责日常社区矫正工作,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是社区矫正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开展业务指导、做好检查和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到位,协调各种社会力量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强化信息的互通,确保无缝对接,形成监管合力。
  二、专业化帮教,丰富矫正内涵。一是充实集中教育内容。社会组织制定完整教学计划,选派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员,组织实施集中教育,较好的改变了司法所教育内容单一、教育经验不足、教育效果不佳的状况。二是拓展社区服务方式。社会组织开展集中式和分散式社区服务,组织清理道路垃圾、清除城市牛皮癣、宣传政策法规、美化社区环境、关心关爱社区老人等活动,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三是开展心理矫正。在金华市第二医院成立社区矫正实习基地,制定基地心理咨询定期培训考级、定期见习等制度,每年选送一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参与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考级,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搭建了专业培训和实践操作的平台。同时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干预、制定心理辅导方案,为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市共有10个社会组织及行业协会参与社区矫正帮教工作。
  三、网格化管理,整合多方优势。积极整合村(居)等基层组织资源和社会力量,利用村(居)社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明确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的设置、职责、制度等,日常工作中充分依托和发挥“网格化管理”“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载体和村(居)民委员会、综治工作站、治保调解组织等资源的作用,深入推进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建设。武义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联片统建工作站,整合资源,解决了站多、线长、面广的问题,盘活了基层工作格局,提升了矫正教育质量,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婺城、金东、开发区、武义、义乌5个县(市、区)还落实了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运作经费,有力地推动了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制度的落实。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2736个,联片统建工作站17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