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司法局“四化”机制深化社区矫正教育学习
- 发布日期: 2017-08-25 16:05
上城区司法局紧紧围绕省、市中心工作,立足“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一政治任务和工作主线,扎实做好社区矫正维稳安保各项工作,通过建立“四化”机制,不断深化社区矫正教育学习,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建立社会化教育学习机制。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非执法类社区矫正业务工作,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水平。加强与区民政部门联系,去年起陆续引进和培育杭州益嘉仁社会服务中心、沈寅弟和事佬工作室、陈文英工作室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服务。2016年至今,参与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5名,期满解矫7名;组织公益劳动167人次,334小时;组织法制学习4次、44人次88小时;开展家访(约谈)2 批次、30人次;参与全区集中教育授课2次。利用《杭州日报》社组织的捐种梭梭活动,向全体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发起倡议“十元钱种一棵梭梭”活动,为防沙治霾出力集资。
二、建立信息化教育学习机制。不断创新教育载体,推进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建设,利用华数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上城区司法行政学院,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一个便捷的学习平台,扩充网上学习内容。开通“e学网”,矫正人员一人一卡登录,并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网上自主学习。目前,“e学网”网上学习教育形式在全区范围铺开,社区服刑人员以普法大篷车、成长俱乐部、职场学堂、精品课堂推荐、人文讲堂、政策法规、心理百科为主要学习模块,以个人自学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交流学习心得,实现共同提高。
三、建立人性化教育学习机制。利用专业力量辅助帮教,使心理矫正、律师咨询常态化。心理专家坐诊,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治疗等,为矫正人员疏导情绪传递正能量。依托区卫生局、教育局,组建了一支由医护人员和教师组成的,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矫正志愿者队伍。在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心理矫正咨询室,聘请一名执业心理咨询师每周一次坐堂门诊,目前累计完成189人次558小时的心理矫正咨询,对3名重度心理障碍者进行了心理疏导干预,取得了很好效果。
四、建立基地化教育学习机制。以司法所为教育基地,开展每月集中学习,并针对教材稀缺的实际,联合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编写社区矫正集中教育教材,目前已编写完成并将此教材作为基地教育必学材料。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社区干部还经常利用周报告、月谈话、走访考察等机会进行随机个别教育,不定期抽查社区服刑人员的学习笔记,随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自学情况,检查学习效果。适时召开集体点名教育,依托社区学院、学校、法制教育基地等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形势政策、道德法制、认罪服法及警示教育,调动他们内心向善的力量,增强其对社会污染的“免疫力”, 有效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蚀,推动重建守法心理与良好行为。
信息来源: 浙江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