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司法局“三化”建设提高社区矫正管控能力
- 发布日期: 2017- 08- 16 15: 53
温岭市司法局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管理,通过推进“信息化、精准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提高社区矫正管控能力,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安全稳定。
一、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大数据研判能力。一是全面构建社区矫正动态缉控大数据。2015年联合市公安局完成社区矫正动态缉控平台建设,率先实现社区矫正和公安系统数据对接,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因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被公安审查、拘留、追逃等动态信息,并作出有效处置,至今未出现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社区服刑人员逃避处罚或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情形。二是有效利用多种信息化监管手段。落实所有社区服刑人员的手机定位,对重点人员落实电子腕带双监管;开发社区服刑人员电话报告云平台,实现随时报告、随时记录备份;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与网络学习,定期更新网络教学资料;利用社区矫正手机app、微信群,及时上传走访图文数据,传达分析工作要点。三是及时核查处置异常信息数据。落实专人每日核查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停机、关机、外出及停留超时等情况,分析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轨迹,及时核查和处置异常信息。今年以来,共核查异常信息6400多起,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置13起。
二、落实精准化管理,提高全方位管控能力。一是落实考核经常化。及时出台《温岭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考核扣分标准》,细化组织网络、监督管理、教育帮扶、执法办案、档案管理等方面考核标准,并落实每季度必考制度。二是落实教育精准化。针对赌博、诈骗、吸毒等类型社区服刑人员被拘留较多现象,专门聘请律师授课,开展针对性的社区矫正专项教育。今年以来,已举办专题讲座4场,参与社区服刑人员500余人次。三是落实帮扶常态化。联合民政局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实现社区矫正与社会救助体系的无缝衔接,一年来已帮助3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获得各类社会救助20多万元。如近日帮助一名即将收监的女社区服刑人员办理了三个非婚生子的户口,申请了低保救助和困境儿童生活补助,解决了其子女的监护、教育和生活费问题。
三、夯实制度化基础,提高规范化管理能力。一是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负面清单。及时查找廉政风险点,出台《关于在社区矫正执法过程实行负面清单告知和投诉处理制度的通知》,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二是建立再犯新罪预防机制。出台《社区服刑人员再犯新罪预防机制》,从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预测、司法所日常管理制度落实、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执法规范等方面着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预防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刊编推送制度。每月刊编社区矫正工作简报,让社区矫正工作者全面了解工作现状;每周在“温岭司法”微信公号上推送“矫正故事”专栏,让社区服刑人员接受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