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司法局“五要五不”创新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效能
- 发布日期: 2017- 08- 01 19: 04
常山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司法行政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围绕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工作主线,积极探索“五要五不”工作法,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效能,三年来无脱漏管和再犯罪现象发生。
一、实施多方位信息核查,不单依系统。对系统信息化核查反映的问题做到核查到位、反馈及时;对发现的手机监控有偏差、监控不及时等情况,通过微信共享实时位置、微信视频聊天等功能实时监管社区服刑人员动态,并不定时进行电话抽查、记录在册,截至目前共用微信核实位置452人次,电话抽查1323人次,确保平时尤其是重大敏感时期对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的严格管控。
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不轻言松懈。建立社区矫正教育和劳动基地,严格落实每月“双八”工作并做好台账,让社区服刑人员在集中教育时学习法律法规、互相交流,在集中劳动时强化奉献和合作意识,营造互学互促、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落实定期走访工作,到社区服刑人员工作单位、家中了解情况,重点对象每月一次,普通对象每季度一次,确保全面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生活动态。
三、发挥矫正小组作用,不单打独斗。对社区服刑人员、监护人、矫正工作组成员分别进行专题教育,确保思想一致、行动一致,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指导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各司法所做好日常报到、集中教育和经常性走访,并通过乡(镇、街道)村联动,让社区服刑人员始终处于“眼皮底下”。
四、凸显个性化科学管理,不千篇一律。对每个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初、中、末期再犯罪风险评估,借助心理测试,更加科学地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情况,并及时进行个别谈话和心理辅导。根据社区服刑人员不同犯罪类型,例如危险驾驶、赌博、抢劫等,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并在信息平台不定期对其发送监管帮教信息。截至目前,共发送警示信息2340余条,发送法制宣传、心理健康短信1300余条。
五、开展人性化帮教服务,不人格歧视。在重点时期和节假日发送安全提醒和祝福问候等内容,体现人性化关怀,切实强化社区服刑人员服刑意识。坚持服务与教育并行,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健康等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如帮助寻找失踪的子女,为保外就医对象申请低保,用上门走访的方式代替现场报到,免除义务劳动等,让社区服刑人员真正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回报社会。